高效、智能、绿色、高能效、高性能钢材——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2016年度第二次会议提出冶金技术重点发展方向

作者:学术部              发布时间:2016-08-04


分享到:0

 2016727日,中国金属学会在京召开了专家委员会2016年度第二次会议,李文秀、洪及鄙、苏天森、李维国、王喆、温燕明、韩国瑞、康永林、李红霞等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王天义常务副理事长参会并讲话,会议按上午和下午分段进行,分别由赵沛秘书长和李文秀主任主持。

王天义常务副理事长首先介绍了今年上半年钢铁生产运行情况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中国科协举办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专题研修班”上的重要讲话。对于中国金属学会正在开展的“冶金工程技术学科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项目,强调要突出路线图对我国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引领作用和指导意义,要真正提出一些有可能突破的、原创的冶金技术。

会议特邀中冶建筑研究院院长岳清瑞作《建筑钢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通过分析建筑行业与建筑钢材整体情况、当前钢筋和钢结构钢材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发展绿色建筑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重要抓手;钢筋生产与研发的重点是高性能化、低成本化、成型钢筋工业化、质量评价效益化;预计2020年钢筋需求量1.6亿吨左右,高强钢筋需求占比将达到90%以上,高强抗震钢筋、耐腐蚀钢筋、不锈钢钢筋、耐火钢筋、低温钢筋将得到快速推广。岳清瑞指出,钢结构是今后钢材应用很有拓展空间的领域,冶金行业一是应深入完善高强钢结构及其钢材的研究,包括高强钢材料性能、截面残余应力、受压构件稳定性、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新的结构体系(从设计理念上改变,创造屈强比影响不敏感的结构、拓展各类高性能钢材高效应用场合、开发高效结构单元、高强钢与普通钢混合结构体系),研发与高强钢配套的连接材料、连接方法和节点构造(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超高强螺栓12.9级、喷锌铝等表面处理新工艺、高强钢螺栓连接的抗滑移系数、节点构造要求)。二是应分步骤、分档次推进高强度钢材应用,首先从(Q235+Q345)为主过渡到(Q345+Q390)为主,其次推进中高强度钢材(Q420-Q460)应用,然后在适用场合采用高强度钢材(Q550-Q690)。三是应促进钢材产品标准与工程技术标准的协调推进,修订现有钢材标准,提高伸长率(≥20%)和屈强比(≤0.83fy≤460MPa)要求,加快钢结构工程技术标准的修订进度,以及钢材强度等级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以促进钢材出口和钢结构走出去。

会议重点对洪及鄙顾问介绍的中国科协“冶金工程技术学科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项目进行研讨,畅谈2025/2050年冶金学科及其二、三级分学科的技术发展主要方向和可能的重点突破技术。

会议认为,高炉是炼铁工艺中最高效、节能的主流工艺,今后的工作应集中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发展方向是长寿化、可视化、智能化,提高能效比,研究高炉渣的利用;技术路线图应增加炼焦学,以完善钢铁流程;耐火材料的进步应着重于其材料本身的长寿化、减量化、功能化,并开展制备技术的集成优化研究。会议一致认为,冶金是传统学科,其技术进步更需强调的是原创性,冶金是最有可能在2050年实现国际领先的学科之一,其发展方向一是高效化,如近终型连铸、近终型钢材;二是能源效率更高,物理显热的进一步利用;三是高性能钢材的研发,目标是使钢材使用量降低30%-50%,这是最大的节能减排;四是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五是流程优化是下一步的重点,钢轧等界面会越来越紧凑;六是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是2050年有突破性进步的最重要保证。

会议还就炼铁技术、焦化技术、炼钢技术、连铸技术、轧钢技术、耐火材料、冶金工程设计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进行了分析研讨。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