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轧制与热处理分会场概述

作者:中国金属学会 宝钢集团              发布时间:2016-11-23


分享到:0

 轧制与热处理分会场,设置了五大主题:厚板TMCP技术、复合轧制技术、快速冷却技术;高效热轧技术;高精度冷轧技术,冷轧及平整过程表面质量改进与提高相关技术;快速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实现智能轧制等。共录用论文96篇,其中国内论文82篇,国际论文14篇。轧制与热处理分会场共发布论文55篇,英文分会场发布26篇,中文分会场发布29篇。

论文总体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在组织性能与机理、厚板与热轧工艺与产品、冷轧与后处理工艺以及数值模拟方面,均有高质量的论文投稿。

论文和报告的技术亮点:

组织性能与机理方面,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Mo↑rris教授,介绍了其通过TEMEBSD与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位错马氏体钢Fe-12Mn组织的形成机理。

美国匹斯堡大学的DeArdo教授,介绍了关于使用连退模拟机进行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影响最终超高强双相钢性能的主要因素。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Jonas教授介绍了关于厚板、热连轧过程中奥氏体动态相变的最新研究进展,δ铁素体相区右上方,在伴随着碳扩散的动态相变过程中,能够形成魏氏铁素体;此外,由于吉布斯自由能对相变的阻碍作用,相变需要形变才能实现;相变的驱动力是相在转变过程中的软化作用;此外MnSi的添加会改变驱动力和自由能障碍。

厚板与热轧工艺与产品”方面,澳大利亚姜正义教授,通过Gleeble热模拟机结合有限元模拟,如图1所示,研究高铬铸铁与低碳钢复合板的组织与热变形行为,分析变形温度、应变量、应变速率等因素对复合的影响,以及对高铬铸铁耐磨性的影响。

 

美国Tenova公司的Ren-Min Guo博士将轧制咬入过程分为6个特征区域,如图2所示,分别是弹性变形区、塑性屈服区、塑性加载区、塑性释放区、塑性未屈服区、弹性恢复区,基于Von Karman轧制力公式,建立了新的轧制力模型。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黄含教授,开发了一种用于热轧的P25 TiO2纳米添加剂水基润滑剂,能够降低轧制力,减少表面粗糙度,减小氧化皮厚度,如图3所示。

 

北京科技大学高校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何春雨博士介绍了“新一代中厚板正火控冷装置(NCC)的开发与应用”,通过控制正火后钢板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过程,可获得理想的近平衡态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也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获得贝氏体组织,使得钢的细晶强化、相变强化、析出强化作用得以有效发挥,达到改善性能和降低合金成本的目的,如图4所示。

宝钢厚板部刘斌助理以“厚板TMCP钢板终冷温度均匀性改善策略”为题,介绍了厚板长度方向终冷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因素,根据现场生产实践,通过提高水流量精度、减少流量响应时间、减少位置跟踪偏差、优化头尾遮蔽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改善效果。

宝钢热轧厂张勇以“1880产线热连轧变厚度轧制工艺及技术研究为题,介绍了宝钢1880开发变厚度轧制技术成功用于油井管用钢生产的进展情况,如图5所示。

 

冷轧与后处理工艺与产品方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钢铁研究所的Jan Roik博士,实验室设计了两种冷轧高强双相钢,使用热模拟机模拟热轧过程,之后使用实验室微型轧机模拟冷轧,退火模拟机模拟连续退火,最后使用微型拉伸试样测试性能;分析了不同热轧、冷轧、退火工艺制度对中间组织、最终产品组织的影响。

 

宝钢研究院李俊首席以“宝钢快速热处理模拟实验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冷轧带钢的快速热处理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快速热处理模拟实验,表明快速热处理能够细化晶粒,利于提高深冲性能的织构形成,可达到甚至超过传统连退大生产实物水平,为新材料、新钢种开发提供了新的平台。

数值模拟方面,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Sebastian Muensterman博士,开发了混合型损伤机理模型,用于预测结构钢的冲击韧性,考虑了应变速率与温度对材料塑性的影响,分析了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的失效准则与应力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以评估大型钢铁构件安全性的高效计算方法,如图7所示。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