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二炼钢厂基于KR法的顶吹辅助驱渣工艺的水模试验研究结果,叙述了适合该厂实际的KR法顶吹辅助驱渣工艺技术的研发过程,详细阐述了该工艺在该厂的工业性应用、优化过程及其良好的实践效果。
首钢通过水模型试验结果应用及现场生产数据分析,分析了温度、搅拌速度、搅拌头尺寸、生产节奏、搅拌头的修补等对搅拌头寿命的影响,最终结论为:温度对搅拌头寿命影响较大,KR进站铁水温度越高,相应搅拌头寿命越低;搅拌速度由130rpm降低至85rpm后,搅拌头寿命可以提高13.8%,因此应在保证脱硫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搅拌头转速;搅拌头尺寸增大后,搅拌头平均寿命由279次提升到315次;加快生产节奏,加强搅拌头修补,可以有效地提高搅拌头寿命。
鞍钢对低硫钢种铁水预处理高、喷溅严重、扒损严重等问题,采取了喷枪定位、优化扒渣方法以及应用工业盐等措施,喷溅比例和扒损分别降低了68%和51%,同时还解决了高钒钛铁水扒渣困难的问题。
承钢开发了新型铁水预处理技术,针对承钢含钒铁水的特殊性,在传统工艺上,开发新型半钢脱磷预处理技术,降低半钢磷含量,实现转炉少渣、高拉碳冶炼操作,降低了石灰、钢铁料消耗和合金消耗,并有效提高了钢材质量和使用性能,对研发更多低磷品种钢具有重要意义
武钢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了气化室纯镁脱硫工艺熔池流动状态,指出了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气化室纯镁脱硫混匀时间和液面波动高度的影响规律。气化室纯镁脱硫工艺中喷吹气体和镁蒸气从气化室底部以大气泡形式间歇式排出,导致镁气泡反应比表面积小、喷枪摆动剧烈、液面大幅波动甚至喷溅,降低了金属镁的脱硫利用率,限制了金属镁喷吹强度的提高;改善镁蒸气喷入铁水方式是气化室纯镁脱硫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
北科大提钒铁水预脱硫渣为高炉铁水经过提钒后预脱硫处理产生的炉渣。通过对提钒铁水预脱硫渣进行渣性分析发现,提钒铁水预脱硫渣在扒渣温度1330~1340℃时为非均匀性渣,渣中存在固相质点。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Equilib和Viscosity模块并结合Einstein-Roscoe公式对提钒铁水预脱硫渣CaO-SiO2-MgO-Al2O3-FeO在1300~1460℃进行粘度计算,确定渣中各组元对炉渣粘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