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是衔接炼钢与轧钢之间的重要的环节。连铸过程中,钢水经历了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是一个非常复杂,包含多相共存、微观-宏观现象相互影响、物理-化学过程紧密相连、内部应力-外部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综合系统。因此,连铸过程中易发生诸如漏钢、表面及内部裂纹、非金属夹杂物、中心偏析以及孔隙等铸坯缺陷,严重影响连铸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如何改善铸坯质量,本次年会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了讨论。
针对铸坯的内部质量问题(如中心偏析和疏松),目前多采用大压下和轻压下技术。东北大学朱苗勇介绍了凝固末端在线检测、最小压下量参数理论计算、压下区间参数理论计算、凝固末端强电磁搅拌与渐变曲率凸型辊等大方坯重压下关键工艺与装备控制技术。现场应用表明,采用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后,生产铸坯及产品轧材的中心偏析与疏松得到有效控制,铸坯致密度得到显著提升,内部质量改善明显
首钢刘珂通过模型研究,结合现场试验,优化了其轻压下的参数,有效改善了其铸坯偏析问题。邯钢董廷亮采取控制中间包钢水过热度在10~35℃、控制二冷比水量为0.8L/kg、控制拉速为1.8m/min等优化措施,使55#硬线钢中心碳含量由0.648%降低到0.573%,中心碳偏析指数由1.16降低到1.03。
邢钢王伟研究了不同连铸工艺轴承钢钢坯的偏析情况。结果表明,低拉速和轻压下的采用对轴承钢连铸坯偏析影响大,低过热度相对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从混晶区到铸坯中心,偏析严重区域出现了一次共晶碳化物,并伴随着TiN、MnS等夹杂物,对产品疲劳寿命造成了影响
北科大研究在轻压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欲充分利用铸坯凝固末端高温、大的温度梯度等有利条件,施加大的压下量,以达到有效控制铸坯内部质量的目的。先利用TherCast软件对铸坯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了铸坯凝固过程中表面和内部温度变化曲线,以及铸坯内部固相分率和钢水静压力的变化。确定铸坯中心固相分率后,为了分析压下位置,选取了3个压下位置对铸坯实施10mm的压下量。
鞍钢为改善高碳钢大方坯中心偏析,进行了凝固末端重压下工艺试验。通过对试验大方坯、中间坯与线材的碳偏析分析,研究了不同连铸工艺参数下大方坯的碳偏析行为。结果表明,在单点压下的情况下,0.8m/min时,压下量20mm的效果最佳
对于表面裂纹问题,多家提及倒角结晶器。重钢通过偏喷嘴、二冷动态配水、大倒角结晶器等技术,板坯温度避开钢的第三脆性区;大倒角结晶器、直弧型连铸机对弧、板坯宽窄面鼓肚预防等技术降低了坯壳所受到的应力。两方面的综合效果使板坯角部裂纹形成的机率降低,基本解决板坯角部横裂纹和纵裂纹问题。
鞍钢对连铸坯表面纵裂的形成机理及特征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钢中C、S、Als及微合金元素Nb的成分控制与拉坯拉速、钢水过热度、水口插入深度、液面波动等工艺操作上容易引起连铸坯纵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在成分控制及工艺操作上防止铸坯纵裂缺陷的产生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宝钢针对连铸坯角部发生横裂纹问题,通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及化学分析等手段,并结合现场生产工艺,查明了裂纹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连铸保护渣、控制液面波动、适当降低结晶器冷却强度及调整结晶器振动参数等手段,有效地降低了连铸坯角部横裂纹的产生。
有几篇文章讲述了倒角结晶器在连铸过程中的应用。武钢为了消除连铸板坯的角部裂纹和翘皮缺陷,提出了通过倒角结晶器减少角部横裂纹,以改变连铸板坯角部传热,提高矫直时连铸坯的角部温度。采用了板坯连铸倒角结晶器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分析并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角部渗钢、纵裂和边裂的问题,实现了该技术的稳定连续生产,并取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首钢进行了倒角结晶器技术研究,数值模拟表明:金属在结晶器上部凝固收缩较快,包晶钢在结晶器上部收缩为2.4%,中碳钢收缩为1.74%;流场模拟发现普通结晶器最大液面波动速度为0.297m/s,波高为5.7mm;倒角结晶器最大液面波动速度为0.273m/s,波高为5mm。工业试验表明:通过采用倒角结晶器,改善了铸坯冷却及受力状态,铸坯角部横裂纹发生率由原来的4.16%降低到0.4%以下。
马钢大倒角结晶器技术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解决板坯角部横裂的技术,但在中厚板轧制过程中钢板表面容易产生通长或断续的边直裂现象。通过金相组织、扫描电镜等方式检测认为,边直裂的产生是由于大倒角铸坯角部在轧制过程中角部与表面延伸率不同,角部向内折叠造成的,通过先纵轧后展宽、将结晶器倒角改为圆弧状及铸坯角部轻压下措施,可大幅度抑制角部边直裂缺陷的产生。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是对连铸工艺技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近些年,借助计算机技术,对连铸过程上的多相流研究较多。B.G Thomas结合其在宝钢4CCM FC-Mold上的工作,介绍了其在复合电磁力下的结晶器中钢水的多相流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情况。通过与现场铸坯质量的分析对比,模拟了不同尺寸的Ar气泡在结晶器的行为特点。东北大学王恩刚论述了电磁技术在结晶器中的应用。并建立了描述立式电磁制动结晶器内钢-渣界面波动行为的三维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磁场与流场耦合作用下不同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钢-渣界面波动及流动的影响。采用VOF模型对钢-渣界面波动行为进行捕捉。内蒙古科技大学利用ANSYS软件对连铸板坯二冷区辊式电磁搅拌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计算了频率为5、7、10Hz,安匝数为400A/84匝、360A/91匝、320A/105匝及铸坯厚度为150、180、200mm的条件下,铸坯内部磁场变化情况。
连铸技术方面的技术亮点:
1、大压下与轻压下技术日益得到关注。
2、在解决角裂纹方面,多家提及倒角结晶器。
3、电磁技术在连铸过程中使用日益广泛。通过其来解决连铸生产过程中的铸坯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