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国际炼钢科技大会”于2015年5月12-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共有世界22个国家及地区的6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交流论文270余篇。国际炼钢科技大会为国际炼钢领域最具权威性和最具影响力的系列学术会议,每三至四年在世界各大洲轮流召开,此次是首次在中国召开。与会的国内外代表一致认为此次国际炼钢大会的学术质量和会议规模都超过了历届会议。
5月12日上午由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致大会开幕词,干院士指出世界钢铁工业,尤其是中国钢铁工业仍面临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盈利空间缩小、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四大挑战。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给世界范围的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化,这就是新型信息技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中国钢铁工业将抓住这个机会,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德国以及瑞典的5位国际炼钢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
当今,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钢铁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中国钢铁工业正处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炼钢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洁净钢生产系统技术为基础,在节能减排、降本降耗、质量控制、品种开发和资源再利用等方面成绩斐然。会议内容覆盖了工艺流程优化、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冶炼与凝固过程的钢液流动及其模拟、连铸铸坯质量控制、连铸保护渣、非金属夹杂物控制、炼钢过程机理、环保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各个领域。
会议为国际炼钢领域同行们提供了一次极好的交流和提高的机会,探讨今后炼钢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推动学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一、本次会议的特点
1.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世界各国的钢铁生产都不景气,但各国前来参加会议的科研人员还是比较踊跃,国外代表有180余人,会议交流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炼钢领域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出当代世界炼钢科技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后炼钢技术发展方向。
2.为了在会上向国际同行展示我国炼钢科技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各个单位分别对一些成果做了系统重点介绍,如首钢、宝钢、武钢、兴澄特钢等单位分别介绍了炼钢工艺流程优化和洁净钢平台技术、RH精炼技术、恒拉速和自动炼钢技术、特殊钢冶炼技术等。
3.技术委员会对国内各单位提出的报告,从内容、质量和英文都作了严格的审查和帮助,多数单位进行预讲,基本上保证了我国论文的质量和报告水平。
4.各国许多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踊跃参会,中方参会者的学术水平和英语水平都较以往有显著提高。
二、本次会议成功召开的经验
1.会议的筹备工作、组织工作做得细致周全。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殷瑞钰院士亲自领导指导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从顾问委员会名单、大会报告、文集到大会各项安排都亲自过问、协调、组织、落实。
2.根据会议文章内容成立了5个专业组,以学委会主席王新华教授为首的5个专业组负责人及学术助手对国内外论文的审查分类,国内外论文的组稿、质量和英文翻译,分会场设置和分会报告的组织,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同时中国金属学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
3.钢铁研究总院、北科大派员以及部分会议代表担任了会议的志愿者,他们为代表提供了会议期间的各种周到服务,受到了代表们的点赞。
4.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良好的会议设施及会场条件受到了国内外参会人员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