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前沿新技术及应用高级研修班在京成功举办

作者:综合与培训部              发布时间:2017-03-31


分享到:0

 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金属学会自动化分会协办的国家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前沿新技术及应用高级研修班”于2016831日在北京科技大学会议中心成功开班。研修班旨在培养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发展以数据、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智能化冶金制造技术,推进钢铁工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发展及应用。来自全国钢铁公司、设计院、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高级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等共40余家单位、100余名学员参加了研修班。研修班从831日开班至94日结束,为期5天。


赵沛秘书长在研修班开班仪式上致辞

中国金属学会赵沛秘书长主持研修班开班仪式并致欢迎辞。他指出本次研修班是去年学会举办“大数据与钢铁工业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的继续,重点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框架下的钢铁技术创新与产业模式,对钢铁制造流程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标准化建立以及钢铁产业供应链的整体优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研讨和研修。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作特邀报告《“中国制造2025”框架下的钢铁技术创新与产业模式》,从国家战略和规划角度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动态和发展规划,并介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向、总体布局,概括为三步走战略、四条原则、五项指导方针、九项战略任务和八项措施。其中《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了10大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实施5项重大工程,并建立完善7项重大机制。

华东理工大学钱锋院士作特邀报告《“互联网+”时代原材料工业智能优化制造》,阐述了化工行业如何实施智能制造,分析了我国原材料工业转型的国家重大需求,探讨了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为目标的智能优化制造的愿景,即实现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工业企业的智慧决策和智能生产。

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的代表张殿华教授对绿色制造和轧线的智能制造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欧阳劲松所长从标准的角度对什么是智能制造做了说明与探讨,并对照德国工业4.0,论述了国家智能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及实现规划;浙江大学刘祥官教授从数学的角度谈了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和大数据应用的价值;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孙彦广副院长通过介绍欧盟I2M钢铁智能制造概况,以及选取在线监测、过程控制、优化/调度、质量管控以及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十个案例详细讲解了《钢铁企业智能制造典型案例》;宝钢中央研究院自动化所杜斌教授、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毅平教授分别从自动化和信息的角度介绍了宝钢进行智能制造的情况,分享了信息系统开发的宝贵经验;此外,来自大学的教授、国内钢厂共16位专家中的其他专家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案例分享了在大数据与制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院士授课


华东理工大学钱峰院士授课


学员们认真听课

本次研修班从学习方式、研修方法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加强了授课教师与学员间的互动学习;将学员进行了分组,并邀请刘祥官教授针对决策管理类、设计与研究类、生产工艺制造(炼铁、炼钢、轧钢)类、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类等4个方面的学习思考题指导学员学习,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智能制造相关知识,根据国家和各自企业自身情况,进一步对智能化冶金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94日结业式上,各小组组长或代表分别代表本组做了发言,大家一致表示,本次研修班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收获大,对企业实际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很多的内容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慢慢消化,建议中国金属学会将研修班继续举办下去,形成品牌产品,为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高怀、自动化分会秘书长孙彦广在研修班结业式上做了总结发言,刘祥官教授主持结业式。


师生互动探讨


学员们分组讨论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