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学会2014年期刊工作会议召开

作者:生产技术与书刊部              发布时间:2014-06-25


分享到:0

中国金属学会于201461012日在银川召开了“2014年中国金属学会期刊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提升期刊质量,争创期刊精品”。会议目的是加强中国金属学会的期刊工作及各期刊间的交流联系,促进期刊质量的提高。会议总结了中国金属学会期刊工作及各期刊的状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出席会议的有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沛,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期刊处张建国副处长及中国金属学会主管各期刊的编辑部负责人。

会议由生产技术与书刊部主任孔令航主持,赵沛秘书长作了“质量为本,发挥优势,注重创新,建设一流的行业科技期刊”的主题报告,听取了中国科协领导关于中国科协期刊管理及资助等方面的报告,来自《材料科学技术》(JMST)和《钢铁》的期刊代表分别就如何提高期刊质量,打造国际一流精品期刊及期刊集约式发展等进行了经验交流。同时本次会议还对在2013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提升期刊质量、创建精品期刊中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期刊工作者肖素红等6名同志给予表彰。

张建国副处长在发言中首先肯定了中国金属学会作为科协所属工科学会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尤其近年来,在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探索并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与发展经验,值得推广和交流。他着重介绍了中国科协相继开展的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和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两大项目,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从2006年实施,到2014年累计资助期刊1064项(次),累计资助金额1.2亿元,同时指出从本年度(2014年)开始,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方向将全部转为中文科技期刊,资助的数量和资助金额总额度也不断增加。从2013年开始,由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等6大部门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每年提供1亿元的支持,已有111个英文期刊从中受益。中国科协鼓励支持每年创办10种代表我国前沿学科、优势学科等方面的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大力推动英文期刊的发展。最后张建国副处长指出科协期刊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期刊管理水平尚待进一步加强,期刊运营能力欠缺,品牌推广能力不足;主编和编委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优秀稿源不足,高质量稿件外流严重;数字化出版没有形成规模或过小。此外还提到广电总局开展的学术期刊清理和认证活动,此次活动是正本清源、优胜汰劣,希望各期刊认真对待,切实参与。

学会赵沛秘书长在期刊工作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中国金属学会期刊状况、近年来期刊工作情况、期刊发展优势和问题以及今后中国金属学会期刊工作的思路等。

中国金属学会主管和主办的期刊有18种,公开出版发行的有16种,核心期刊有11种。18种期刊中,中文期刊16种,英文期刊2种。近年来,中国金属学会期刊表现优异,《金属学报》(中文)、《材料科学技术》(英文)连续3年进入Q2区,而《金属学报》(中文)是唯一进入Q2区的中文期刊。《金属学报》(中文)、《钢铁》获得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资助,《金属学报》(英文)、《材料科学技术》(英文)获得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资助。中国金属学会期刊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受行业影响,期刊广告、发行量下行,期刊运营遇到了困难;部分期刊稿件不足;编委、主编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形同虚设;期刊人才队伍建设不合理;新形势下利用新媒介办刊的探索不够等。学会领导赵沛详细分析了中国金属学会办刊的优势,各期刊要充分利用中国金属学会作为冶金行业科技组织、专家队伍、各种学术活动的作用,并表示定期召开期刊工作会,搭建各期刊交流联系的平台,对各期刊编辑部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优学优活动,鼓励各编辑部派人参与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优惠条件。

最后赵沛重点阐述了今后中国金属学会期刊的工作思路,指出期刊的发展核心最终还是期刊质量,优质稿件是期刊质量的保障,主编和编委是期刊质量的灵魂,编辑人员是期刊质量的最终保证。建议期刊编委组建采取“三三制”原则,吸纳年轻编委,发挥编委的作用。鼓励各期刊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借鉴学习提高期刊质量的经验。注重期刊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期刊编辑人员的培养,建议编辑人员应深入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多参与行业活动。鼓励申请英文期刊,推动期刊走出去,多利用新媒介办刊,探索期刊的经营模式。此外还提出了组建中国冶金期刊网络集群的构想,表示中国金属学会愿与各期刊编辑部一道,在科协指导下,利用学会科技组织的平台,探索期刊网络出版的模式,共同推动各期刊协同发展。

来自《材料科学技术》期刊的罗东代表结合本刊交流了如何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打造一流国际精品期刊的经验。认为好的期刊首先应定好位,设立期刊发展阶段目标,学科定位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后期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些方向来组织和实施。其次是严抓论文的学术质量,提高期刊服务能力,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多途径组织高水平稿件,开通绿色通道,快捷并免费发表,编辑从“坐在办公室等稿”转变为“主动约稿”等。②大力提高论文发表速度,缩短发表周期,目前基本实现“新投稿件,平均3个月online6个月出版”。③建立论文推广机制,提高编辑服务能力,如E-mail alert、针对作者的电子版全文推送、电子版专刊二次出版与推送、被引用即时提示和定期提示、零引用的定期提醒(6&12月)等。再次是加强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2010年,JMST杂志开始同国际著名出版商Elsevier合作,在ScienceDirect平台上出版期刊电子版全文。2011年,将期刊网站升级为全英文的界面,将投稿、稿件管理、网站到网刊发布系统集成到一起。2013年,JMST采用Elsevier的“Full Service”,重点强化“online first”和网页版全文的功能。最后是坚持“走出去办刊”,深入科研一线,加强宣传与交流。走进科研一线,走近专家学者,以报告和座谈的形式,宣传期刊;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报告、讲座、发宣传单;召开编委会工作会议,同时利用各种机会拜访编委和他们的研究团队;编委在海外参加学术活动期间,宣传期刊。此外通过对JMST来稿国家、地区、读者、引用期刊和引用作者等的分析,掌握期刊发展的动态表现,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预计2013年的影响因子达到1.5,进入Q1区。

来自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的刘骁分享了北京钢研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经验,通过资源整合成为拥有12种期刊的出版公司。对以资金为纽带的期刊集约式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期刊工作座谈会上,各编辑部分别介绍了各自期刊的基本情况,分享了办刊经验,提出了办刊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交流讨论,认为办刊应紧抓期刊质量,突出办刊特色,注重期刊人才培养;办刊的突出问题是优质稿件稀少。希望学会定期召开期刊工作会,组织的评优学优活动较好,认为《金属学报》(中文)终审专家细分和JMSTonline值得推广学习。

 

(中国金属学会 生产技术与书刊部)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