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钢铁年会召开

作者:学术部              发布时间:2008-08-25


分享到:0

 ↑

2007↑↑中国钢铁年会概况↑↑↑↑ ↑

2007↑↑中国钢铁年会于↑11↑月↑15↑-↑1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这是进入“十一五”时期的首次钢铁年会。↑↑↑↑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殷瑞钰、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等出席了此次会议。国内钢铁生产、科研及相关行业↑193↑个单位的↑1100↑名代表和来自国际钢协、美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英国、乌克兰、日本、罗马尼亚、法国、印度、瑞典、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5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

殷瑞钰为大会致开幕词。他说,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世界钢铁工业迎来了技术发展的新时期。因此,在注重装备大型化的同时,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开发高效能钢材,将成为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为此,本次年会的主题确定为:“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

徐匡迪在题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报告中指出,近年来钢铁科技的进步概括为一点,主要是装备大型化。目前我国大型冶金装备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3↑亿吨,且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高炉喷煤、转炉溅渣护炉、高效连铸以及品种钢生产等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正在且必将提高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最后,他还表示,今后钢铁行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构建钢铁生产新工艺流程、发展绿色钢铁行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超大型钢铁集团是必然途径。↑↑↑↑ ↑

翁宇庆作了题为《最近↑5↑年(↑2002↑-↑2006↑年)我国钢材品种的变化趋势》的报告。他指出,我国板管带比近年来得到明显提高,但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其进一步提高还取决于市场需求。同时,近年来我国主要板材品种的变化呈现出向高强韧钢发展的主要趋势,微合金钢的发展愈发受到重视。↑↑↑↑ ↑

会上,国际钢铁协会技术与环保部主管阐述了国际钢协在环境与科技问题上的作用,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和攀钢有关领导分别就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件可循环钢铁流程、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在大会上作了报告,来自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家的专家就国际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有关国家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

本次会议的征文工作得到钢铁界领导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支持,共收到论文↑1300↑余篇,特别是鞍钢、宝钢、北京科技大学、武钢、莱钢、邯钢、首钢、东北大学、本钢等单位领导重视,会员单位联系人工作积极、主动,投稿论文不仅数量多,质量也比较高,鞍钢、宝钢的宣讲论文占宣讲论文总数的近五分之一(详见附表)。此外,还有来自加拿大、乌克兰、日本、印度、美国、奥地利、英国、瑞典、德国等近十个国家的论文↑50↑余篇,数量超过历届年会,经专家评审,收入论文集中↑1156↑篇。会上有↑453↑篇论文分别在地质矿产资源、炼铁系统(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连铸、炉外处理、轧钢、材料及先进特殊钢、能源环保、冶金设备、冶金自动化、分析测试、电磁冶金、粉末冶金、技术经济与管理、冶金安全等↑13↑个分会场进行了宣讲。来自钢铁生产企业的技术论文因结合实际,代表们很感兴趣,在分会场的交流中,提问和交流都很热烈。另外还有↑240↑余篇论文以墙报张贴方式进行了展示和交流,鞍钢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开辟了“鞍钢论文展示区”。↑↑↑↑ ↑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科技工作应立足于自主创新,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高强度、高韧性钢材,耐火、耐候、抗震钢材,环保、节能新型钢材,耐腐蚀及特殊性能钢材和高纯净钢材等品种的开发和生产。↑↑↑↑ ↑

为便于与会代表的会上交流,我们首次尝试了以电子版方式出版全文集,同时以纸质版方式出版了特邀报告全文和应征论文摘要集,受到与会代表支持。↑↑↑↑ ↑

年会同时举办了冶金新技术、新产品展览,有来自行业上游产品部门和冶金相关设备的十余家国内外厂商参加了展览。↑↑↑↑ ↑

本次会议得到了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和四川省金属学会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       ↑  ↑附表:↑↑↑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情况情况重点统计(点击下载)↑↑↑↑↑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