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冶金学科——从新世纪冶金学科发展研讨会发出的中国声音

作者:学术部              发布时间:2017-10-10


分享到:0

 

中国金属学会于2017928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了“新世纪冶金学科发展研讨会”。此次会议是在我会承接中国科协项目“冶金工程技术学科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冶金路线图”)接近成稿基础上,为了正确把握冶金学科发展方向,突出未来冶金学科建设,听取高校及企业专家意见而召开的。来自冶金行业的部分院士、主要冶金高校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冶金学院院长、教授和部分钢铁企业、冶金设计院的专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讨论。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秘书长王新江、顾问兼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文秀等学会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冶金路线图”项目首席科学家殷瑞钰院士作了“构思未来,创建一流学科——冶金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报告。他指出钢铁工业的角色将从工业起飞时的物质推动角色,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转变为工业化后期中支撑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础性产业。中国钢铁冶金业现在正面临着减量化、绿色化、智能化和质量品牌化的前景吸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冶金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中国应该进一步成为全球的冶金教育中心和研发中心。当今,信息-智能、环境-生态、资金-金融的影响力日益深入,同时产业、企业的成本、质量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冶金学不应局限在小尺度问题的思考上,冶金学需要拓展和改造,要以整体性、结构性、开放-动态性、多功能性和自组织性来引导新工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初步看来新冶金学应该在微观基础冶金学(冶金物理化学、金属学等)、工艺冶金学(炼铁学、炼钢学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提升,建立起宏观动态冶金学(冶金流程工程学等)。殷瑞钰院士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发展冶金流程工程学、冶金生态工程学和冶金信息工程学等学科分支。

与会专家就殷瑞钰院士的报告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新时期下中国冶金学科应该有所思、有所为,殷瑞钰院士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出的新世纪冶金学科发展方向的观点是适应当前绿色化、智能化新时代要求的。专家们建议在这样一个宏观顶层设计下应进一步研究落地细化的具体措施,分层次分步骤实施新冶金学科,加强师资队伍、教材编写、企业实践等工作,用开放动态系统、环境、生态、信息等方面的知识来拓展、深化冶金学学科的知识领域,建立起适应新世纪时代发展的新冶金学科。特别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冶金高等院校在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中,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以利于用新冶金学科的新概念、新观点更好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指导工程科学的研究和实践。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