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由鞍钢与中国金属学会联合举办的“2009年汽车用钢生产及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于9月6日至8日在大连召开。来自德国、新西兰、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从事汽车用钢研发的近3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3天的会议中有7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汇聚一起,广泛交流汽车用钢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经验、成果,将对促进鞍钢和世界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鞍钢总经理张晓刚,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王国栋,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鞍钢副总经理唐复平等出席研讨会。首钢、本钢、攀钢、武钢、宝钢、东大、辽宁科技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也应邀参加会议。↑↑
↑
↑研讨会开幕式由翁宇庆主持。张晓刚在开幕式上致辞,向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国内外冶金行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张晓刚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轻量化、低排放、高寿命、低成本以及高安全性等一系列生产理念在新型汽车研发中的应用,对汽车生产用钢的品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汽车用钢生产及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质量更轻、强度更高、性能更优的汽车用钢已成为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此世界主要产钢国家进行大量研究和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张晓刚介绍了鞍钢高品质汽车用钢铁研发、生产过程。他说,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鞍钢具备了生产高品质汽车用钢所需的设备、管理和核心生产技术条件。今年5月份,鞍钢成为世界钢铁协会汽车钢联盟成员单位,这为鞍钢加速汽车用钢的产品研发制造提供了重要契机。他希望与会专家和学者在广泛交流汽车用钢生产及应用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入探讨汽车用钢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全方位了解把握汽车用钢研发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共同促进汽车用钢生产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
↑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Wolfgang Bleck,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先进,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Robert H.Wagoner,新西兰迪肯大学名誉教授John Duncan,世界钢协信息部主任Cees Ten Broek,鞍钢冷轧厂厂长王衍平,日本住友金属公司高级顾问Takeshi Masui,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冶金研究生院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Frederic Barlat,台湾中钢专家蔡松钊,美钢联研发主管Robert W.Hyla↑nd Jr,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国栋,钢铁研究总院结构材料研究所所长董瀚,韩国浦项技术研究实验室副总裁Sung-Ho Park,宝钢研究院汽车用钢研究所首席专家王利先后作了特邀报告。同时大会还安排其它46名代表在两个分会场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
↑“开放、合作、融入”成为本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的关键词。研讨会不仅为国内外同行搭建了高水准交流平台,推进了技术进步。由于提供了直接交流的机会,很多科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汽车用钢产品的新方向、新技术,了解自身差距所在,同时可以与很多知名专家建立朋友关系,方便以后更加深入的交流。↑↑
↑
↑大会期间,鞍钢特意安排了两场技术参观,一个是参观鲅鱼圈钢铁新区,另一个是参观鞍钢新轧-蒂森克虏伯镀锌钢板有限公司。一些国外专家参观鲅鱼圈钢铁新区之后,感到不仅鞍钢工艺技术先进,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也值得推广。↑↑
↑
↑由于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社会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些年全球汽车工业飞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负荷、节能环保、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中国也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缩短中国汽车用钢生产技术与世界的距离成为国内钢铁企业关注的话题,所以选取汽车用钢作为研讨的主题正当其时符合当前钢铁行业发展的需要。↑↑
↑
↑通过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
↑现代汽车发展方向:轻量化、低排放、高寿命、低成本、高安全性;↑↑
↑
↑新型汽车用钢材料研发途径:产学研协同,先期介入。↑↑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汽车用钢联盟的ULSAB-AVC项目中,大量使用了先进高强钢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在正在进行的FSV项目中,先进高强钢和先进加工技术的使用将进一步提高。↑↑
↑
↑为满足汽车工业的节能、环保、安全和低成本方面的要求,实现汽车工业的轻量化目标,钢铁行业将和汽车行业在汽车设计、新材料开发和应用技术上密切合作,共同迎接挑战。↑↑
↑
↑
↑
↑
↑
↑ ↑↑中国金属学会国际部↑↑
↑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
↑ 2009↑↑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