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薄板坯连铸连轧会议在秦皇岛召开

作者:学术部              发布时间:2016-08-11


分享到:0

 面对当前产能过剩、效益骤降、竞争加剧的钢铁市场困境,又加上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大都是十年前建成的,生产装备、自动化系统老化,而且还面临常规热连轧和新建先进生产线的激烈竞争,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是否还有生命力?下一步如何发展?

在中国金属学会王天义常务副理事长、殷瑞钰院士、毛新平院士的倡导和筹划下,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交流与开发协会与中国金属学会于2016856日在秦皇岛联合主办了全国薄板坯连铸连轧会议,来自全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企业、研究院所和装备制造单位的50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热烈研讨。殷瑞钰院士、毛新平院士参会并讲话。会议由毛新平院士主持。

会议首先宣读了中国金属学会王天义常务副理事长的致辞。王天义指出,我国建设了国际上先进的、类型齐全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并对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冶金机理、工艺进步、设备改进、产品开发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但面对当前的钢铁困境和设备老化问题,亟待加强分析研究,探讨当前市场条件下如何提升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此类生产线的优势,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闯出一条路。

随后日照、邯钢、首钢京唐、唐钢、武钢、钢铁研究总院先后介绍了上半年生产运行情况、技术改造、成本对比、品种开发以及各企业当前生产遇到的问题,探讨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下一步的技术发展方向。达涅利、西马克公司在会议期间介绍了其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方面开发的最新生产技术。

2016年上半年,日照、邯钢、唐钢、武钢都生产正常,产量分别达234.5134.07104.4106.3t,薄规格比例较大,尤其是日照≤1.5mm的占比达50%,体现出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特色;能耗接近常规热连轧的一半,成本具有一定优势;品种开发成果丰富,生产品种中主要有冷轧用钢、热轧酸洗钢、热基镀锌用钢、中低高碳结构钢、汽车结构钢、集装箱用钢、大梁用钢、低合金高强钢、花纹板、双相钢、硅钢等,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优势。各企业上半年生产各有特色,日照对ESP的生产、产品开发体现出快速、高效的掌控能力,邯钢有15.56%的热轧酸洗板和11.13%的热基镀锌板,唐钢的耐候钢和高碳工具钢很有特色,武钢CSP产量中硅钢占比达40%

当前,薄板坯连铸连轧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设备老化、自动化系统落后,产品精度控制能力和产品性能改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和装备亟待进一步改进。首钢京唐二期将建设的MCCR生产线、西马克新开发的CEM生产线、达涅利QSP-DUE生产线倒是给各薄板坯连铸连轧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殷瑞钰院士在会议中指出,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具有节能、易于生产薄规格和高强钢产品的优势,与常规热连轧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成本和产品的优势。但面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企业必须分析经过15年左右的生产,现在设备到底处于什么状态?产品如何定位?如何与传统轧机合理分工?殷瑞钰院士建议各薄板坯连铸连轧企业下一步要做好成本、能耗、规格和钢种与传统热连轧的对比分析,提高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竞争力,并研究结晶器的使用状态、内腔磨损状态,以进一步提高结晶器寿命。

毛新平院士在会议总结中强调,创新是钢铁工业走出当前困境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方向是流程的简约高效、产品的低成本高性能。当前我们面临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薄板坯连铸连轧正好是最符合这一要求的,现在需要大胆思考、大胆创新,要深刻领会连续化生产的要义。在提高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市场竞争力方面,毛新平指出,必须放在流程中考虑传统热连轧和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各自优势,在薄规格、高强钢、复杂成分钢、硅钢方面重点做工作,发挥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独有优势,完成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和产品的再创新。

会议交流了结晶器长寿、修复技术,连铸坯质量改善技术,以及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技术等薄板坯连铸连轧新技术。

会议还提议并讨论了筹备召开国际薄板坯连铸连轧会议的相关事宜。

(中国金属学会 学术工作部)

(撰稿:丁波)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