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8日,中国金属学会组织专家针对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竖式炉冷烧结矿余热发电技术示范工程——江阴兴澄特钢项目进行了技术研讨。
会上中信重工工程技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彭岩作为研发团队负责人向专家汇报了该技术的整体概况、示范工程进度及目前调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据介绍,中信重工从2012年8月开始研究烧结矿竖窑冷却技术,2012年底完成可研,2013-2016年在兴澄建成示范工程并进行试验,2016年6月进入热试阶段。据悉该项技术是借鉴干熄焦技术进行烧结矿冷却,回收余热。该技术将热烧结矿置于一个密闭的竖式冷却窑内,利用冷却风(空气或废气等)在冷却窑内与热烧结矿进行逆流换热,在对热烧结矿进行冷却的同时将烧结矿显热置换出来,吸收了烧结矿热量的热风将热量传给余热锅炉生产蒸汽,供用户使用或用于发电。冷却窑内决定了热烧结矿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始终处于密闭状态,冷却烧结矿获得的热风可以全部回收,热气不外溢,彻底避免了漏风的问题,余热回收率大大提高;同时,烧结矿在窑内自上而下运动过程中冷却时间长,换热充分,可大大降低气料比,实现以最小的冷却风量,获取最高的热风温度以提升热风品质,从而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会专家在肯定该技术发展方向的同时,认为烧结矿竖冷与干熄焦类似,但工况不同、物性差异较大,技术刚刚开发应用,市场广阔,有关单位应共同努力,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尽快解决诸如料流、风流及换热等问题,做好该工艺对烧结理化指标的影响、对冶炼能效的影响,以及烧结机原有冷却系统基础上的改造效益分析对比等工作,为行业全面推广应用做出贡献。
研讨会由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中国金属学会秘书长王新江、中冶集团总工韩国瑞、东北大学教授蔡九菊、天津天丰钢铁总经理倪明德、中冶东方秦皇岛设计院工业炉公司总经理梁长林、北京中日联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松、兴澄特钢炼铁厂部长陈辉等专家出席了会议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中国金属学会 生产技术与书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