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金属学会与中国金属学会连铸分会主办、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广西金属学会协办的“2021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暨连铸学术年会”5月26日-27日在龙城柳州召开。5月26日全天会议安排了交流大会,由行业知名专家、典型企业专家介绍近年来在炼钢连铸生产技术方面的新技术措施及成效;5月27日上午,会议举行厂长总工论坛,来自宝钢、首钢、太钢、山钢、酒钢、镭目科技、包头、攀枝花等钢铁企业及智能制造技术企业的厂长总工等就各自的炼钢连铸技术进展、智能制造实践、集约化环保生产实践等做报告交流,论坛新成果荟萃,生产技术交流踊跃,体现了生产技术交流会的特色,对各钢铁企业炼钢连铸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蒋晓放做《宝钢建立高品质钢生产技术体系的实践》的报告,介绍了宝钢股份四个基地的装备、品种及产量情况,从装备技术、工艺技术、模型技术、体系能力等方面介绍了宝钢高品质钢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情况,介绍了宝钢铁水预处理、转炉复吹技术的发展历程、精炼及连铸装备技术的进步、纯净钢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典型钢种的纯净度技术指标,指出宝钢高品质钢的生产与装备技术、工艺技术、模型技术和体系能力密切相关,缺一不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转炉流程高废钢比的实施等,需要进一步优化构建精准稳定、高效低成本高品质钢的生产技术平台,如界面技术优化、炼钢各工序高效生产、废钢管理等。
鞍钢炼钢总厂田勇厂长做《创建高效精品绿色智能钢材生产技术体系》的报告,介绍了鞍钢炼钢总厂装备、工艺概况及产品情况,鞍钢高效、精品、绿色、智能技术体系及发展路线,包括实施“专线化生产”发展战略、节能减排与绿色冶炼、智能冶炼产线建设、智能技术与冶金科学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耦合动态控制方面的经验。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赵长亮副部长做《首钢京唐高效快节奏生产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京唐一期炼钢厂采用“一罐到底”、“全三脱”、铸机高拉速等技术,打造高效、快节奏的洁净钢生产平台;通过提升全流程自动化水平,实现单工序生产能力提高,通过高供氧、大口径出钢口缩短转炉冶炼时间、缩短RH真空处理时间匹配连铸高拉速生产,实现全流程高效,同时形成铸机专线化生产组织模式,满足各品种的质量要求。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铁钢界面、钢轧界面一体化管控;铁钢界面实现对生产运行决策的精准执行,达到智能化闭环控制的目的;钢轧界面通过板坯库区智能管控,实现板坯快速上料、订单快速交付、低板坯库存高效运行。通过高效生产、专线化生产组织,实现了年产1000万吨以上,转炉出钢温度稳定控制在1645℃,板坯库存稳定控制在5万吨以下。
宝钢中央研究院蒋鹏副部长做《智能钢厂体系架构建设的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宝钢股份打造全球领先的智享炼钢样板厂的目标及内涵,未来钢厂的设想是“无人化工程+平台化运营+协调化生态”,介绍了未来钢厂的建议构架,在智慧制造的能力评价方面,建立了全方位的智慧制造评价体系,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各厂、部的智慧制造水平,以评价结果引导推进智慧制造工作,有侧重的提升智慧制造能力,提出了出发级、启智级、创智级、优知级、灯塔级的评价体系及具体的评价指标,并给出了各工序示范性技术建议,介绍了各工序的示范技术包括铁钢界面、智能KR、智能转炉、智能精炼、智能连铸、智能板库、铸坯质量预测、全流程温度预测、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等一系列技术。
河钢唐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单庆林做《唐钢FTSC薄板坯连铸高效生产高品质钢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报告,指出国外薄板坯连铸可以达到6m/min稳定生产,国内在这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差距,FTSC和CSP的工作拉速都低于5m/min。他介绍了唐钢FTSC主体设备及发展状况、工艺提速提质的发展历史、围绕高效生产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结晶器铜板设计、浸入式水口优化、EMBR适配性开发、高拉速保护渣开发、高品质钢全流程工艺标准化等,使FTSC拉速达到6m/min,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高品质钢的生产技术开发,如高强度薄规格产品、硅钢、中高碳钢、400MPa高延伸率产品、500MPa低屈强比产品、600MPa热基镀锌原料、700MPa热轧汽车钢、耐候钢及热成型2GPa钢主要生产技术,获得了拉速提高、连浇炉数提高、大型夹杂物有效控制、表面质量及内部质量控制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将在无人浇注及以热代冷产品上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雷少武博士后研究员做《大规格异形坯连铸技术展望》的报告,介绍了高度大于1200mm的H型钢在桥梁、电站、高层建筑、大型场馆、机场、港口、铁路、化工、海洋工程及轨道交通等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大规格热轧H型钢的生产现状,指出世界范围内已生产的热轧H型钢最大高度为1200mm,热轧大规格H型钢组合梁相较于混凝土小箱梁重量减轻,采用大规格热轧H型钢相对于焊接H型钢可降低大跨度桥梁的重量和建造成本,推动我国桥梁建设的减重化、高效化、集约化及环保化发展,进一步指出大规格H形坯连铸机目前还存在着R角应力集中、R角鼓肚倾向加重和低温矫直等需解决的问题。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富帅做《方坯连铸高拉速技术的开发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中冶南方小方坯连铸技术及工程业绩,着重介绍其小方坯高拉速高效结晶器技术,包括梅花形结晶器技术、双水套结晶器技术、高压全水冷却技术、高拉速结晶器振动技术、高拉速保护渣技术及设备保证技术、生产管理技术提高等一系列技术的实施,连铸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著。目前155方小方坯可以稳定拉速5.1m/min,铸坯偏析、缩孔等质量显著改善。
山钢莱芜钢铁公司炼钢总厂厂长王键做《山钢莱芜分公司炼钢连铸技术新进展》的报告,介绍了炼钢总厂新工艺新技术的推进历程,近年来炼钢连铸新技术包括高效节能旋流氧枪、转炉激光烟气分析新型动态冶炼控制技术、转炉一键式智能出钢技术、智能精炼控制技术、近终形异型坯质量控制工艺技术、厚板坯连铸机“三位一体”质量控制技术、连铸工程智能吹氩冶金技术及炼钢厂多工序运行协同控制技术等。
酒钢集团宏兴公司副厂长慕进文做《酒钢炼轧厂高效低成本生产实践》的报告,介绍了酒钢炼轧厂高效低成本生产实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后续发展思路。酒钢开展炼钢工艺优化,大幅压降工序时间,提高精炼和连铸机生产效率,普碳钢浇注周期由27.5 分降低至24.4分,机时产量由113吨提高至128吨,通过提高废钢比、使用高性价比物料、普碳钢窄成分控制、化渣剂替代萤石来降低成本,采取一系列品种钢质量改进措施,推进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改造,产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但目前还存在设备大型化改造未完成、“十四五”规划未确定、高质量发展存在差距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着力推进发展。
首钢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季晨曦做《首钢高效炼钢流程洁净度控制技术》的报告,介绍了首钢在高效化炼钢推进过程中的洁净度控制问题,分析了冷轧产品的夹杂和卷渣条状缺陷的原因,制定了基于水口无粘附的夹杂物控制的三原则:减少脱氧夹杂总量、提高夹杂去除效率、控制钢水二次氧化,开发了八项洁净度控制技术,分别是转炉终点低氧含量控制、RH脱氧前氧控制、钢包顶渣深度改质、夹杂物高效去除、RH精炼高效环流控制、加盖钢包自开浇、二次氧化控制,并开发了氧化铝莫来石质水口防堵塞技术,实现超低碳钢中间包钢水平均全氧含量0.0015%,300t钢包连浇7炉后水口无粘附率达90%以上,无堵塞水口的比例提升至96%,保障了高端冷轧钢板表面质量。
太原钢铁公司张宇斌做《高锰钢系列板材先进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太钢高锰钢的主要品种、成分,其生产在冶炼、连铸、连轧、热处理等工序都存在相应的难点,太钢开发了一系列冶炼与连铸控制关键技术,包括易氧化元素的高效合金化、洁净度控制、结晶器保护渣开发、连铸冷却与凝固质量控制等,工艺措施实施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锰钢系列板材可以高质量、批量化稳定生产。
河钢集团唐钢新区李立勋做《河钢集团唐钢智能制造实践》的报告,从唐钢智能制造的背景、基础条件、智能制造体系及进展、效果与展望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唐钢建立了特色的智能制造架构与体系,包含全面数字化、冶金工艺模型化及企业深度信息化与网络协同制造,企业生产数据分析与在线SPC应用平台、数字孪生工厂建设、数字化用户制造与材料冶金联合仿真研发平台等,介绍了唐钢用有品位的数据驱动钢铁、实现产业链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达到全方位智能化的制造过程组织与管控的美好蓝图。
湖南镭目公司技术副总罗辉林做《连铸智慧集控技术最新进展和应用实践》的报告,介绍了镭目公司在数字连铸领域的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情况及其广泛应用,对镭目公司智能制造技术推进炼钢连铸系统智能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攀枝花钢铁公司陈炼厂长做《基于提钒炼钢流程的炼钢-连铸技术进步》的报告,介绍了攀钢钒钛铁水预处理脱S技术、同时脱P提V技术、大方坯连铸重压下技术,实现了大方坯连铸准确压下、高效压下、稳定压下,中心偏析0.5级比例达96.05%、中心疏松0.5级比例达100%,重载钢轨的主要指标进一步提高,并对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进行了介绍。
宝钢中央研究院吴杰所长做《大废钢比钢水质量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的报告,介绍了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公司装备概况、近两年转炉废钢比的提高过程、提高废钢比热平衡的工艺措施、大废钢比对钢水质量的影响及钢水质量系列控制技术,包括废钢装入制度、热能高效利用技术、热量补偿工艺技术、快速造渣技术、转炉高效搅拌技术、有害元素控制技术及IF钢、高强汽车钢等典型钢种的冶炼技术等。
山钢日照钢铁公司炼钢部副经理胡勤东做《转炉系统集约化环保生产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山钢日照公司炼钢系统装备情况及工艺流程、转炉炼钢环保关键技术,包括环保A级一键炼钢技术、高炉龄低碳氧积控制技术、低铁耗下转炉冶炼热补偿技术及废油桶处理再利用工艺技术等。
宝钢梅山钢铁有限公司副厂长左康林做《梅钢连铸操作数据挖掘》的报告,介绍了梅山钢铁公司推进连铸智能制造、提高连铸生产效率和铸坯质量的一系列措施。板坯连铸配备了中包机械手和结晶器自动加保护渣等装置,实现远程和集控作业,通过完整保留所有连铸操作数据,开展多因素多对应关系缺陷分析,捕捉细微的数据变化,观察水口/塞棒堵塞过程与堵塞物的脱落观察、冷却水流量变化导致的热流波动、拉速波动导致的液位波动卷渣、塞棒周期性的反馈震荡等。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挖掘连铸操作参数与板坯质量关系研究,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影响铸坯质量的拉速、温度等重要工艺参数,输出板坯表面质量检验结果,发现低碳钢缺陷与参数大小及波动性的影响方面差别较大,表明其对浇注稳定性要求更高,而对于包晶钢则是对结晶器传热方面的关键参数的变化更为敏感,反映了不同钢种的连铸特性差异。在连铸数据挖掘基础上开发了连铸自动吹氩模型,根据钢种成分、拉速、宽度、水口深度、管路状态等因素综合计算吹氩流量,可以判断吹氩管路漏气或堵塞,结晶器液位波动、偏流状态和出结晶器坯壳厚度等质量影响因素,可以防止吹氩管路低背压情况导致的吸气二次氧化。通过建设连铸数据处理平台,利用数据规律作一些及时的预测和前馈控制,在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上好的了显著效果。
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李强做《包钢炼钢系统技术进展》的报告,介绍了包钢炼钢连铸工艺及主要装备、主要特色产品及新工艺技术,包括转炉复吹长寿技术、低P、S控制技术、精炼炉渣优化技术、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结晶器振动技术改进及轻压下技术等,对薄板坯连铸产线及钢管公司的工艺技术及产品也进行了介绍。
中国金属学会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是学会的4个生产技术品牌会之一,围绕炼钢连铸领域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装备及控制水平的提升、发展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展开技术交流讨论,厂长总工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企业的炼钢厂主要技术负责人介绍各自企业近几年的炼钢连铸技术进步实践,论坛交流的技术反映了炼钢连铸领域的主要技术进步成就和发展趋势,对钢铁企业互相交流学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智能发展、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