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炉·非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在浙江宁波成功举办
2021年5月20~21日,由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主办的“2021年全国高炉·非高炉炼铁学术年会”在宁波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钢铁企业及科研院所的总经理、总工、炼铁厂长等参加了会议,来自全国119家钢铁企业和相关单位的426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8篇,邀请特邀报告18人次,学术报告和交流合计40人次。与会代表围绕炼铁原燃料优化、高炉操作技术、高炉长寿技术、炼焦及喷煤技术、节能环保、设计设备等多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针对中国炼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效、低耗、环保、智能的炼铁技术,切实为提高中国高炉炼铁技术水平,引导高炉炼铁进入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引领炼铁高炉长寿化&智能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会报告分别于20日上午和21日全天进行,其中20日下午设置了原燃料技术、高炉炼铁综合(一)和高炉炼铁综合(二)以及非高炉与低碳炼铁技术4个分会场,21日上午设置了“我国炼铁如何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挑战”论坛,21日下午设置了专家报告。历时两天的报告及论坛,专家们进行了精彩的讲演,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5月20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莅临大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原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天钧,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裘韶均,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主任委员张建良,中国钢研新冶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副主任委员沙永志,东北大学教授、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副主任委员沈峰满,以及以李维国、汤清华、窦力威等为代表的炼铁界专家等。开幕式由张建良教授和沈峰满教授主持。
杨天钧教授作了题为“低碳炼铁 势在必行”的报告,介绍了近年来钢铁工业的进展和挑战,特别是在“碳中和”背景下炼铁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目前全球环境压力逐渐升高的情况下,世界及中国主要低碳炼铁技术的进展情况,对国外高炉低碳炼铁技术的生产概况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我国非高炉炼铁、低碳炼铁工艺的发展现状和工艺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未来生产高炉实现低碳炼铁的途径,做到炉料合理化、优质化,在工艺上继续发展和推广富氧和高风温技术,重视高炉长寿化发展,努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大数据及可视化技术,同时兼顾炼铁新技术的研发,才能实现中国炼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炼铁部胡中杰部长作了题为“宝钢股份绿色低碳炼铁技术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提出了宝钢对绿色低碳炼铁技术以及对于未来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工艺路径的思考,介绍了宝钢绿色低碳炼铁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炼铁部何遵义部长作了题为“宁钢炼铁技术进步及展望”的报告。介绍了宁钢炼铁厂的概况以及宁钢炼铁的技术进步,提出了炼铁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加强节能降耗、智慧制造、低碳冶炼等方面发展,加快环保设备改造步伐、推进绿化升级,旅游景区建设、积极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
鞍山钢铁集团鞍钢研究院朱建伟所长作了题为“鞍钢高炉长寿技术的发展及认识”的报告。对鞍山钢铁炼铁情况做了介绍,同时对鞍钢高炉炉缸结构的演变及炉缸破损调查作了分析,总结了炉缸破损的原因,系统性地评价了实现高炉长寿的必要认识。
东北大学沈峰满教授作了题为“非高炉炼铁现状及关于氢基竖炉直接还原的若干思考”的报告。总结了我国目前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氢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的可行性,探讨了氢气作为还原气的制备途径及特点。
首钢集团程相锋博士作了题为“低碳绿色炼铁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展望”报告。对国内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低碳绿色炼铁技术的发展动态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常规高炉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以高炉流程为基本工艺路线的碳-氢耦合还原,发挥既有资源优势,开展低碳绿色炼铁新技术的探索研究。
美固美特(天津)耐材有限公司孟文涛副总裁作了题为“独特创新耐材技术,助力炼铁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介绍了美固美特独特的创新耐材技术,结合公司的生产经验,分享了对高炉耐材技术的新认识,并对高炉停炉维修过程做了剖析,最后对高炉长寿技术做了未来展望。
中国钢研沙永志副总经理作了题为“透过数据看中国与欧洲及北美高炉生产区别”的报告。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欧洲及北美高炉生产的特点,总结了目前我国高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高炉生产的发展方向,为实现高炉高效化生产提供了指导意见。
20日下午来自钢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炼铁工作者重点围绕炼铁原燃料优化、高炉操作技术、高炉长寿技术、炼焦及喷煤技术、节能环保、设计设备等多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高效、低耗、环保、智能的炼铁技术。在原燃料技术分会场中,各位专家分别针对高炉焦炭质量、煤粉喷吹、赤铁矿熔剂性球团还原膨胀机理、烧结矿与球团矿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在高炉炼铁综合分会场中,与会代表结合钢企真实案例,对冶炼过程中高炉破损、炉缸炉底破损、高炉风口风量分配以及高炉防锌害操作等进行分析研讨并提出相应措施,也从高炉降低碳素消耗、铁前智能化、提高利用系数等方面分享了在高炉操作领域的实践经验;在非高炉与低碳炼铁技术分会场中,各位代表分别介绍了山东墨龙HIsmelt熔融还原工艺、欧冶炉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技术、“氢冶金”工艺等非高炉炼铁工艺,探讨了非高炉工艺与低碳炼铁新技术的行为研究、操作参数,从技术和生产层面全面的解释了这些工艺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5月21日上午,会议设置了4个大会特邀报告,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联合研究院余艾冰院士作了题为“高炉富氧喷吹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报告。介绍了高炉炼铁能耗和排放以及氧气高炉炼铁发展历程,通过对比传统高炉和氧气高炉,分析了氧气高炉的优缺点,并对高炉炼铁过程进行了模型的开发,将模型扩展到各种富氧高炉工艺。在不同实验和工业条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模型应用研究,探索了不同富氧喷吹技术及一些有关因素(富氧率、炉顶压力、炉身喷吹)的影响。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贺敏敏作了题为“八钢低碳炼铁技术进展”报告。介绍了欧冶炉的发展历程和生产实践情况,系统总结了欧冶炉实现绿色低碳的冶金关键技术,并且通过与国内外水平的比较,对欧冶炉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河南华西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薛文东总经理作了题为“长寿高炉炉衬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报告。介绍了高炉炉衬的保护原理,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长寿高炉炉衬应用的宝贵经验,对于未来长寿高炉炉衬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铁前办杜屏主任作了题为“高炉铁前诊断系统研发及应用”报告。介绍了铁前诊断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开发流程以及主要模块和功能,综合评析了高炉诊断系统、烧结诊断系统、焦化诊断系统在高炉生产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沙钢未来开发计划。
随后进行了“我国炼铁如何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挑战”论坛,由沙永志教授主持。高建民、徐万仁、蒋友源、杜屏、陈令坤、何遵义、张俊杰等专家就我国炼铁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地位和作用、高炉炼铁工艺降低碳排放的最有效途径以及最大风险、如何看待我国短流程对长流程在减碳方面的优势、如何看待非高炉工艺在减碳方面的优势、我国炼铁工业应如何主动作为来迎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挑战,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这5个议题发表了意见。他们分别就自己的学习及工作经历简要介绍,炼铁生产中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厂长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介绍了应对高炉出现问题的措施与个人见解;校长们也谈论了自己接触炼铁行业的心得,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性。论坛最后,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原主任委员杨天钧教授给各位专家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5月21日下午,2021年全国高炉·非高炉炼铁学术年会专家报告顺利召开,论坛由宝钢研究院原院长李维国主持。
宝武中央研究院首席专家徐万仁作了题为“高效低碳炼铁—高炉冶炼过程中12个现象间关系的解析”报告。以炉腹煤气量指数联结高炉过程和操作指标,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高炉科学强化的必要性。对于新形势下指导高炉改进操作,实现高效率、低成本、低碳冶炼,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中南大学李光辉作了题为““双碳”背景下我国烧结球团与直接还原发展思考”报告。介绍了“双碳”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与部分钢企的规划,就冶炼流程和冶炼能源的选择提出了钢铁工业减碳路径的思考。阐述了烧结球团减碳技术和直接还原减碳技术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鞍钢集团原总工程师汤清华作了题为“高炉工艺上几个节能减排新技术及实践”报告。从炉顶装料过程中均压放散的煤气回收、加压热风炉烟道废气作为高炉煤粉喷吹用憜性气体、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煤气回收时的温度撑控等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高炉工艺节能减排新技术,为进一步提高高炉工艺节能减排技术提供了宝贵意见。
鞍钢集团战略研究院原院长窦力威作了题为“高炉提高喷煤比的操作实践”的报告。以建邦集团3号1580m3高炉为例,从提高高风速、提高鼓风动能、富氧率的选择与调整、加强对焦炭质量的管理四个技术措施提高喷煤比,并指出未来努力的方向:高煤比条件下 降低燃料比。实现碳达峰标准要先行,呼吁推行新的焦炭标准,1000m3以上高炉废除M25标准,细化对粒度的要求,对照炉容大小,明确25-40mm的占比不得大于25%。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设计大师邹忠平作了题为“高炉内型设计与操作”的报告。介绍了高炉内型的发展历程,综合分析了高炉内型的研究及对高炉生产的影响,阐述了现代高炉内型设计的方法,进一步解读了高炉强化操作的主要措施及高炉长寿理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钢铁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时下的重要议题。会议紧密围绕“强化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实现炼铁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主题,实时扣紧高炉炼铁关键技术等热点问题,诚邀40位专家学者进行汇报交流。
许多专家盛赞,本次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是一场思想和智慧碰撞的炼铁盛会,相信将会为我国炼铁原料优化、精细高炉操作、高炉安全长寿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为我国高炉炼铁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
2021年5月25日
照片集锦
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天钧作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
原燃料技术分会场
高炉炼铁综合(一)分会场
高炉炼铁综合(二)分会场
非高炉与低碳炼铁技术分会场
大会报告
专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