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重载车轮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9-01-11


分享到:0

 

20181225日,中国金属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的高速重载车轮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铁路整体技术处于世界下游:包括车辆运营速度低、货车载重少、车轮钢品种单调,车轮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相对落后,国内高端车轮产品全部依赖进口。基于此,马钢联合国内其他企业一起在充分调研我国铁路线路特点要求,结合对国外车轮技术标准分析和进口车轮实物解剖,针对我国铁路的实际运用特点,以满足和改善服役性能为目的设计车轮材料,采取实验室试验、工业试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材料与生产制造工艺研究,对车轮采用实验室研究和装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使用性能研究与评价,最终完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评价委员会委员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研发成果汇报,仔细审阅了项目组提交的相关评价材料,并对项目关键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质询和讨论,认为“高速重载车轮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重载车轮和大功率机车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创新点如下:

1)开发了350km/h“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车轮、重载车轮和大功率机车轮,使得实物性能优于进口车轮;

2)开发了氧化物夹杂塑性化处理新技术,解决了脆性氧化物夹杂的稳定控制技术难题,T[O]小于10ppm,轮辋碳极差0.02%,夹杂物弥散、塑性化率超过96%,高速车轮断裂韧性提高20%以上;

3)开发了梯度热处理技术,实现了轮辋组织均匀,强、韧性合理匹配,成材率提高5%以上,高速车轮韧性提高15%以上,重载车轮硬度提高10%以上,耐磨性提高30%以上;

4)建立了全流程工艺、质量参数在线监测和控制技术体系,工艺指标稳定性指数1.5以上,性能指标稳定性指数1.3以上,探伤合格率99.89%,实现了产品制造工序间零缺陷转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2项;形成行业标准5项;发表论文76篇。高速车轮已在5350km/h“复兴号高速列车上完成130万公里试验考核运行,并批量出口德国、韩国和印度市场;重载车轮国内市场占有率30%、澳大利亚市场占有率80%以上,机车轮国内市场占有率40%、北美市场占有率50%。通过本项目,马钢可以按国际先进标准和用户要求生产所有品种规格的车轮,产品出口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全产业链技术装备先进、规模最大并具有国际领先竞争力的车轮制造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生产技术与书刊部

2019-1-7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