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排放控制技术及在550m2烧结机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常州召开

              发布时间:2019-01-11


分享到:0

201913日,中国金属学会在常州组织召开了由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工业大学、江苏爱尔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基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排放控制技术及在550m2烧结机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

近年来,烧结过程CO排放问题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但还缺乏系统治理的思路和措施,采取料面喷吹蒸汽工艺可降低CO排放约25%,其他的措施研究比较少,在烧结机安装CO在线监测也是2018年才提出的要求。基于此,项目完成单位历时三年的烧结污染物治理的产学研合作研究,阐明了烧结过程影响NOxCO生成的一系列因素,形成了基于源头和过程来控制烧结NOxCO的关键技术,结合末端治理装备,形成了基于源头-过程-末端治理烧结污染物的一系列工艺制度,并首次在550m2大型烧结机上实现了工业应用。

评价委员会委员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研发成果汇报,仔细审阅了项目组提交的相关评价材料,并对项目关键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质询和讨论,认为“基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排放控制技术及在550m2烧结机应用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系统研究了烧结点火参数、燃料类型和用量、烧结过程参数等对烧结过程NOxCO生成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通过控制原燃料成分、粒度、料层透气性等来降低NOxCO排放的源头-过程治理技术思路,开发了烧结机基于源头-过程控制NOxCO排放的关键技术,具体创新点如下:

1)发现了烧结燃料N/C比影响NOx产生的规律,开发出控制NOx含量在190mg/Nm3以下的源头控制技术,用于指导烧结降低NOx实践。

2)基于烧结过程CO生成机理,通过提高混匀料粒度、优化点火制度、提高烧结终点温度、改善料层透气性、料面喷吹蒸汽、废气燃烧控氧等源头和过程控制技术,实现了将废气CO含量控制在4800mg/Nm3以内,减少CO排放30%以上。

该技术成果在550m2大型烧结机上成功应用,满足了烧结工序的超低排放要求,且良好控制了烧结CO排放,在保证烧结矿质量基础上,同时保持了大型烧结机利用系数达1.35 t/(m2·h)的高效生产。

本项目已获授权专利9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发表论文17篇,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生产技术与书刊部

2019-1-7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