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初赛结果的公示

       来源: 综合部        发布时间:2018-08-28


分享到:0

 
按照《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评审规则(试行)》的规定,我会对收到的204份参赛作品(其中165份来自企业、39份来自高校)进行评审,产生一等奖16个(其中企业组12个,高校组4个),二等奖28个(其中企业组22个,高校组6个),三等奖44个(其中企业组35个,高校组9个)。
现将获奖项目情况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18年8月28日至9月3日。公示期间,对获奖项目有异议,请实名以书面形式向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反映,并提供准确联系方式和必要的证明材料。
另:获得一等奖的团队,将于9月15日在第九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上参加现场决赛,决赛通知近期通过邮件发出,请提前做好准备。
 
联系人:曹莉霞
电子邮箱:clx@csm.org.cn
联系电话:(010)65260492
传真:(010)65124122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6号,100711 
 
中国金属学会
2018年8月28日
 
 
第三届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获奖项目表(88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完成人
单位
组别
获奖
等级
1
1
鞍钢涌动式微损扒渣系统开发及应用
万雪峰、曹东、赵亮
鞍钢
企业组
一等奖
2
13
一种物料信息管理方法
王晓光、郑月、李英茜、董淑华
鞍钢
企业组
一等奖
3
37
不锈钢无硝化酸洗技术
彭建国、魏文杰、周磊磊、陈旭、赵伟锋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
企业组
一等奖
4
43
环保型连铸坯底部毛刺高效在线清理装备85+90
刘洋、李华、夏江涛、张堂正、邓攀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汉分院)
企业组
一等奖
5
47
铁水高效预处理用系列喷枪技术
李明晖、欧阳德刚、朱善合、罗巍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汉分院)
企业组
一等奖
6
49
大型水电工程用600~750MPa级高精度磁轭钢制造技术创新
宋畅、彭周、党宁员、冯佳、刘昌明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汉分院)
企业组
一等奖
7
51
大型散货轮智能化系缆技术模型在外海开敞式码头的运用
忻永恩、李振锋、端木和伟、陈国华、黄赛杰
宝钢股份运输部
企业组
一等奖
8
83
棒材在线集成倒棱工序研究及其应用
刘海鹏、黄辉、陈瑞清、莫振锦、吴颖
宝武集团韶钢特扎厂
企业组
一等奖
9
96
推焦水封除尘技术优化与应用
夏勇军、李丰、郑华权、陈文策
马钢
企业组
一等奖
10
114
全流程铸余渣钢格栅法处理技术
宋宇、张德国、武国平、唐卫军、许立谦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组
一等奖
11
115
活性焦干法烟气综合治理技术创新与应用
智谦、王代军、陈小利、韦伟、张道远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组
一等奖
12
116
铁浴法熔融还原炉综合长寿技术研究与应用
孟玉杰、王智政、闫方兴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组
一等奖
13
S22
基于分流制粒的铁矿烧结过程NOx减排
穆固天、朱梦飞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一等奖
14
S26
一种焦炭反应性测定装置的水蒸气发生方法
吴义超、王杰、汪金林、蒲雪峰、刘勇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一等奖
15
S1
纳米析出增韧2GPa热冲压钢的设计与开发
常智渊、李峥先、刘钊源、杨达朋、林超、杨敬宽
东北大学
高校组
一等奖
16
S9
高炉含钒铁水喷吹 CO2 直接冶炼钒钢的新技术
罗毅
东北大学
高校组
一等奖
17
15
无缝159机组减少穿孔机前端壁厚不均的改进
金鑫、徐平、古大伟
鞍钢
企业组
二等奖
18
20
一种横管初冷器循环冷凝液优化系统
范壮、高占先、郭方明、穆春丰、王晓楠
鞍钢
企业组
二等奖
19
23
气力输送干熄焦除尘粉清洁高效利用技术
肖泽坚、甘秀石、程学科、边子峰、王旭
鞍钢
企业组
二等奖
20
34
大型锻钢支承辊整体感应加热温度控制技术
吴存有、金小礼、周月明、温宏权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
企业组
二等奖
21
41
超声疲劳测试设备的系统改进及应用范围扩展
彭文杰、彭周、薛欢、葛锐、陈一鸣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汉分院)
企业组
二等奖
22
46
转炉炼钢采用白云石与石灰石造渣技术研究
陈俊孚、李丽坤、齐江华、孙伟、杨成威、朱万军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汉分院)
企业组
二等奖
23
50
绿色节能型汽车用超高强度热成形钢的开发
胡宽辉、毛新平、葛锐、杨奕、汪水泽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汉分院)
企业组
二等奖
24
53
用于高速冷连轧机的超高强钢薄带材精密焊接技术
陈杰、柯重建、张建华、李文翼、沈馗
宝钢股份冷轧厂
企业组
二等奖
25
57
湛江钢铁各类废脱硫剂返烧结生产回收硫元素的固废资源化技术
周琦、杨操祥、林天武、章苇玲、梁海源
宝钢股份湛江钢铁
企业组
二等奖
26
70
退火炉焦炉煤气与天然气并用技术应用
许云东、王庆强、林刚、孙晓宁、任晟
宁波宝新
企业组
二等奖
27
71
一种基于视觉图像位移测量的远程监测技术
强晓彬、王鲁、顾希成、曹昊、顾成勇
宝日汽车板
企业组
二等奖
28
85
一种方便棒材进入冷剪剪孔的梳料装置
潘泽林、李学保、莫杰辉
宝武集团韶钢特扎厂
企业组
二等奖
29
90
提高热风炉热管式预热器换热效率的生产工艺
杨国新、黄恺、周清林
宝武集团韶钢炼铁厂
企业组
二等奖
30
95
高效防湿超净除尘器开发与应用
胡笳、夏小虎、孙廷宇、姜梦溪
马钢
企业组
二等奖
31
98
在线可更换刀头的皮带头轮刮料装置研发
赵岚、段再基、王宏元、樊晶莹
马钢
企业组
二等奖
32
100
高陡坡胶带运输机驱动优化及安全保护系统综合治理
林震源、尹力、杨飞
马钢
企业组
二等奖
33
110
高品质极薄搪瓷用冷轧钢带
王永胜、翟乃波、陈普、侯元新、赵树民、任来锁、朱爱美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
企业组
二等奖
34
111
焦炉无烟装煤全主动控制系统
王玖文、杨逢庭、玄振法、赵 磊、杨洪虎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
企业组
二等奖
35
145
一种应用于降低常化酸洗机组活套设备运行成本的新技术
陈诚、张路、姚健、盖荫亮、张建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组
二等奖
36
147
首钢京唐热轧薄规格稳定卷取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彤、高文刚、王贺建、黄爽、徐芳
首钢京唐
企业组
二等奖
37
155
应用目标管理法构建智能化连铸平台
刘贵福、王浩宇、周志祥、王健、裴利明
武钢
企业组
二等奖
38
162
天车视频自动切换系统
唐松、李雪强、张林、戴啟力
武钢
企业组
二等奖
39
S19
基于电测技术的铁矿粉同化性检测方法及装置设计
钱立新、章裕东、李宁、王毅璠、施琦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二等奖
40
S20
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灰一步法制备硫酸钙晶须工艺开发
王毅璠、李安琪、郑伟成、杨伟阳、周志勇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二等奖
41
S27
选择性提取银的分子识别材料设计、合成及应用
田欢、赖莉、张梦龙、魏昊、廖财斌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二等奖
42
S30
抑制COREX竖炉炉料黏结行为的研究
宋阳、赵丹宁、魏军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二等奖
43
S36
基于RH炉多气氛真空处理的铜渣贫化与综合利用工艺
王正、丁龙、丁德胜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二等奖
44
S15
温控铸型及铸造应力的智能控制
周鼎
东北大学
高校组
二等奖
45
2
一种以炼焦用煤镜质组反射率为主要指标的煤岩配煤方法
庞克亮、蔡秋野、王超、武吉、朱庆庙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46
4
一种电机车精准对位技术
于庆泉、孙强、初晓旭、赵广伟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47
5
一种干熄罐防止重复接焦技术
于庆泉、周鹏、左敬涛、杨金星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48
7
无取向硅钢热轧边裂控制技术
刘旺臣、何士国、王杰、李江委、王存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49
10
基于数学模型模拟的多组分工业新水优化配比
胡绍伟、马光宇、龙海萍、陈鹏、王飞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50
16
穿孔主电机间电流偏差的改进
梁雪雷、徐鑫明、于显良、李明新 、郭立伟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51
18
定径辊道与主轧机线速度的匹配改进
于显良、梁雪雷、徐鑫明、徐平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52
19
定径油缸同步系统的改进
邹远、徐平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53
22
7米焦炉装煤除尘相关问题改进与优化
周晓锋、张允东、张其峰、高薇、陈艳伟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54
24
“移动式旋转焦罐维修车”的研发应用
付秋田、张涛、赵峰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55
28
转炉出钢口套管对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刘铁、张志强、王振奎
鞍钢
企业组
三等奖
56
36
可控温度的摩擦系数测量装置与方法
连昌伟、陈新平、牛超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
企业组
三等奖
57
39
扩孔率高精度数字化在线测量系统
牛超、陈新平、郑韬、吕超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
企业组
三等奖
58
40
一种先进耐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李红斌、姚连登(辅导老师)、赵小婷、刘晔、张庆峰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
企业组
三等奖
59
44
新型CCPP多级离心式煤气压缩机高效密封技术及应用
刘刚锋、彭周、冯乾鸿、段智雄、胡瀚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汉分院)
企业组
三等奖
60
48
钢轨在线热处理试验设备及工艺技术研究
费俊杰、周剑华、董茂松、刘芳鸣、朱敏、郑建国、王瑞敏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汉分院)
企业组
三等奖
61
59
复杂形状1500MPa液压成形后悬架零件开发
苏海波、徐小华、陈仙风、王娜、陈智勇
宝钢国际
企业组
三等奖
62
64
一种工艺泵组机封冷却水循环复用的系统和装置
刘兴祥、周光升、陆志毅、贺道红、周玉军
宝钢工程
企业组
三等奖
63
66
基于LoRa的电气室智能诊断监测系统
叶海燕、沈嘉麟、李青、常乐、陈黎敏
宝钢工程
企业组
三等奖
64
68
用于阀芯及阀座密封研磨的专用工具
顾裴剑、朱丽荣、巢平源
宝钢工程
企业组
三等奖
65
80
一种用于高质量薄规格钢板生产的高压水除鳞装置
姜海军、陈功彬、雷国福、张雪飞、邱会忠
宝武集团韶钢特扎厂
企业组
三等奖
66
84
一种焦炉碳化室底部快速修补方法
刘启文、罗拥军、邹智华、胡春晖、邹全荣
宝武集团韶钢炼铁厂
企业组
三等奖
67
89
焦炉炉门环保性能提升技术
徐英彪、黄恺、庄锦填、陈彦铭
宝武集团韶钢炼铁厂
企业组
三等奖
68
99
延长转底炉换热器生产周期
赵明、刘风超、王宏元、翁荣平、何学斌
马钢
企业组
三等奖
69
102
改善排土机输、接料系统的方案设计
程传麟、沈远海、李伟、胡佛明、陈克峰、王少彦
马钢
企业组
三等奖
70
104
全封闭缓冲限流管道式分流分矿盒
胡佛明、程传麟、沈远海、李伟、陈克峰、代伟、王少彦
马钢
企业组
三等奖
71
105
外运车帮积矿清除装置设计
沈远海、代伟、程传麟、胡佛明、王少彦、李伟、陈克峰 
马钢
企业组
三等奖
72
106
提高缓冲仓给料装置控制精确度的解决方案
杨飞、程传麟、陈红权、林震源
马钢
企业组
三等奖
73
108
冶金供电系统GW4-110隔离闸刀快速检修工具
袁军芳、舒宏富、王蕾
马钢
企业组
三等奖
74
120
RCM磨辊间管理系统
邱福双、薛威、刘富春、张余海、刘建
首自信
企业组
三等奖
75
136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表面自动检测及判定
付光、霍立杰、李二军、贺岩、牛枫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组
三等奖
76
143
一种提高轧机厚度控制精度0.5μm的新技术
张成辉、赵静波、刘海超、刘新、赵权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组
三等奖
77
151
水钢钢渣的综合资源化利用实践
陈浩、杨昌涛、杨龙飞、谢详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
企业组
三等奖
78
159
CSP分厂炼钢区域计量系统
师凯、尹璐、吴志航
武钢
企业组
三等奖
79
163
50mm间距6-8通道钢板超声波探伤仪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向华、代冬觉、代广明、陈晓山
新疆金属学会
企业组
三等奖
80
S21
节能清洁型出钢保护系统
刘勇、李志国、黄晴文、苏仁骏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三等奖
81
S24
基于铈基催化剂的烧结烟气低温协同脱硝脱二噁英的研究
李安琪、罗云飞、孟程、章裕东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三等奖
82
S25
废荧光粉中稀土高效回收工艺设计与优化
张梦龙、何几文、田欢、魏昊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三等奖
83
S33
采用石灰质多孔介质吸附分离并富集钒渣中钒资源方法
丁龙、王正、丁德胜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三等奖
84
S34
碳化焦球用于优化一步法生产硅钙合金工艺
金维亮、钟聪、寇倩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组
三等奖
85
S2
湿化学法制备Nd2Fe14B稀土磁粉及其性能的研究
赵东、宋巍、郑健、刘春红、马腾达
东北大学
高校组
三等奖
86
S13
可再生碳源在高料层碳热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工艺研究
何耘丰、汤祖建、周吉
东北大学
高校组
三等奖
87
S16
高强度帘线钢中钛夹杂物析出行为及其控制措施
孙剑
武汉科技大学
高校组
三等奖
88
S18
外加可控电磁力球磨机
卜显忠、丁一豪、陈瑶、史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高校组
三等奖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