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电炉炼钢科学发展论坛”于2018年4月17日在北京成功召开,共有来自政府部门、钢铁企业、电炉装备制造及相关企业、投融资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媒体等单位的45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会议。发改委和工信部相关领导进行了政策解读,殷瑞钰院士在会上分析了中国废钢资源状况及未来电炉流程发展趋势。德国普锐特冶金技术有限公司、德国巴登钢铁工程公司、日本Steel Plantech株式会社、意大利特诺恩公司、意大利达涅利集团、德国西马克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主流电炉装备制造公司介绍了各自电炉装备、生产工艺及运行情况。
上午的大会由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主持。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做了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夏农指出,全面取缔“地条钢”以来,电炉炼钢逐渐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热点,这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同时促进电炉炼钢合理有序发展的紧迫性日益提高。新时代,钢铁行业的发展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对于钢铁行业提出的新要求;二是要深入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积极引导电炉钢厂合理有序发展。针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电炉钢的问题,夏农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企业要有长远考虑,要在电炉钢满足高端需求、丰富产品供给上下功夫;三是要遵守相关规定,防止无序发展,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借口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四是要积极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建设废钢铁处理回收加工中心,加大对社会废钢拆解、配送、回收、利用的力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副处长谢彬做了题为《守住红线把握机遇积极稳妥推进电炉钢发展》报告。谢彬强调,发展电炉钢必须守住底线,防止产能边减边增,严禁新增产能。在坚持产能置换的前提下,必须按要求置换。等量置换时,转炉要一并退出等量的烧结、高炉产能,否则需减量置换。最后,谢彬副处长提出发展电炉钢应进行科学合理置换,要避免一哄而上,同时希望中国金属学会和钢铁企业共同努力,取得产能置换的成功。
殷瑞钰院士做了题为《中国废钢资源状况及未来电炉流程发展趋势》的大会报告,殷院士指出,未来20年内,中国废钢铁资源将快速增长,并对钢铁工业流程结构、钢厂模式和钢厂布局、铁素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钢铁蓄积量的快速增加,预计到2030年,钢铁蓄积量将达到132亿吨,废钢资源年产出量将达到3.2~3.5亿吨,电炉流程占比将达到相当高的比例。殷院士建议,国家应将废钢作为战略资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培育废钢加工配送的龙头企业,推动废钢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应用一体化;推动落实国家对于废钢作为再生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家资源统计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废钢产业统计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抓紧制定废钢加工、分类的产品行业技术标准;电炉炼钢车间要加强粉尘、噪音、二噁英等环保监测、监控的制度与法规建设;研究制定鼓励钢铁企业充分合理利用废钢的工艺技术和流程结构现代化的相关政策,对电炉短流程的发展提前做出科学规划,在鼓励转炉适度多用废钢的同时,加强清洁绿色新型全废钢的电弧炉冶炼工艺的开发和流程设计。
下午的专题报告由中国金属学会秘书长王新江主持,来自国内外七家电炉设备制造公司的专家分别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其中,德国普锐特冶金技术有限公司做了题为“EAF Quantum电弧炉—新型电炉炼钢技术”的报告;德国巴登钢铁工程公司做了题为“及时,经济,达到预期结果—德国巴登钢铁工程公司电炉工程设计和项目简介”的报告;日本Steel Plantech株式会社做了“电弧炉最先进的节能技术 ECOARC™简介”的报告;意大利特诺恩公司做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工艺转型—服务于中国炼钢企业的特诺恩战略”的报告;意大利达涅利集团做了“连续废钢加料与常规加料电炉工艺对比”的报告、德国西马克有限公司做了“西马克电弧炉技术—改变金属世界”的报告;中国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做了“中冶赛迪绿色智能电弧炉技术—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撑计划”的报告,这些报告总体而全面的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流电炉装备制造公司的电炉最新装备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