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钢铁工业战略的推进,短流程生产工艺在钢铁企业快速发展。2018年预计有20多座电炉投产,电炉钢的增加量在3000万吨以上,电炉钢比例将会接近或达到10%。新上电炉炼钢的装备、工艺技术及产品呈现出一些需要提升和解决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会员单位,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中国金属学会和相关会员单位共同建设服务平台,进行电炉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等数据共享和相关服务等,2018年12月11日成立大会暨首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院士,为电炉炼钢生产技术服务平台题写寄语了殷切希望:“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审慎、适时地调整钢铁生产结构,发展电炉炼钢工艺,建设绿色智能的钢铁工业。”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院士,为电炉炼钢生产技术服务平台题写寄语
参加电炉炼钢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各炼钢厂领导和电炉厂相关负责人员参加了会议并讨论发言。
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秘书长王新江主持。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到会致辞并讲话,他指出电炉炼钢应向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和绿色环保的技术方向发展,并对平台的建设和服务内容提出了要求,赵沛常务副理事长希望电炉炼钢生产技术服务平台,能为中国钢铁绿色智能化流程发展做出贡献,能很好地引导钢铁工业短流程发展,同时呼吁各电炉生产厂、科研院所等单位要支持此平台的健康发展,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做有益工作。
会议邀请了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龙凤做了“环境保护税实施要求与要点”报告,副研究员李晓亮做了“环境防治攻坚战对钢铁行业环境管理的要求、影响和展望”报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李玉爽博士做了“固体法修订与固废鉴别”报告。
参加平台建设的各单位代表就目前电炉炼钢的技术发展现状、工艺技术指标以及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针对各生产厂关心和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大家在座谈中表示,通过中国金属学会建设的电炉炼钢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将会对各单位的短流程建设和结构调整起到了促进和指导作用。
应与会代表要求,电炉炼钢生产技术服务平台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按月交换信息和资料,并对各单位在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安排有关专家进行调研、咨询和提出解决方案,此外,针对电炉炼钢的系列标准和电炉规范等开展工作,促进短流程的合理发展,提升电炉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领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绿色化、智能化。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到会致辞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