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学会第十届第三次理事会暨第七次常务理事会在上海召开

              发布时间:2018-11-07


分享到:0

20181029日,中国金属学会第十届第三次理事会暨第七次常务理事会在上海宝山召开。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院士,常务副理事长赵沛,副理事长赵继,秘书长王新江,以及理事、代表近140人参加了会议。赵沛主持了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王新江秘书长代表学会所作的“搭建平台,服务行业,推进中国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和倪伟明副秘书长所作的2018年度财务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7位副理事长;表决通过了变更的17位常务理事、理事;审议通过成立两个专业分会、聘任分会主任委员;审批了8家单位会员;修订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奖励章程》。

王新江的报告全面总结了学会2018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并提出2019年学会重点工作的思路。他说,2018年学会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指引下,在中国科协和学会十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全体学会工作者顺应时代发展,努力工作,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他从党建、国内外学术交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横向联合提升学会影响力、抓热点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紧盯行业趋势为国家政策提供支撑以及抓自身建设提升学会生存能力八个方面,向理事会报告了学会2018年为推动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他提出,2019年学会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党的群体会议精神,按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继续搭建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平台,引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强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力度,在争创世界一流学会上下功夫。提出10项具体工作任务。

倪伟明副秘书长向理事会报告了学会2018年财务工作的总体情况以及单位会员会费收支情况。她说,2018年学会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税收等相关政策,结合学会实际,健全财务制度,确保学会财务安全运行,并努力实现了学会资产的保值增值。

干勇理事长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这两年是我们钢铁行业的黄金时期,也是重要转型期,钢企在盈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环保压力。虽然我国钢铁工业水平已接近国外钢铁强国水平,并将在2022年左右有可能真正进入钢铁强国行列,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新时期,我国钢铁工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促进钢铁工业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提高我们钢材的产品质量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干勇理事长对学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国金属学会作为老牌学会,各项规章制度较为健全,得到了中国科协的肯定。新时期,学会要结合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继续抓好原有的学术、技术交流、人才举荐与表彰等工作外,还要加强对行业有关问题的战略研究,为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服务。

会前,召开了中国金属学会功能型党委扩大会议,党委委员、副理事长、正副监事长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赵沛常务副理事长主持,到会人员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党委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认真讨论了学会党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审议了提请理事会讨论的工作报告和相关议案等。

同期召开了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第四次监事会,李克敏监事长、杨天钧副监事长以及代表共4人参加了会议,各位监事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监督理事会依法依规召开,并作了记录。

部分理事、监事和代表参加了1030日召开的第七届宝钢学术年会。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