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科大杯”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于2018年10月10—12日在内蒙古包头举行决赛,活动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内蒙古科技大学承办,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金恒博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钢集团公司等单位协办。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秘书长王新江,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保卫、副校长任慧平,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文秀等分别出席了活动的开幕式及颁奖结业仪式。北京科技大学包燕平教授、杨荃教授,东北大学袁国教授、包钢股份公司炼钢厂总工程师宋海、薄板厂总工程师薛越等也参加了活动。来自内蒙古科技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通钢集团、京唐钢铁公司,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承钢公司,新余钢铁公司、宁波钢铁公司等约35家单位近260余名代表和选手参与了比赛活动。
开幕式上,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任慧平、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文秀分别致辞,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赵晶主持了开幕式。北京科技大学包燕平教授、杨荃教授,东北大学袁国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杨吉春教授还分别就“炼钢前沿技术”、“智能轧钢新技术”、“热轧长型材形变相变一体化组织性能调控机制研究”、“稀土在钢中的应用”等作了报告,指导学员理解炼钢、轧钢知识及前沿发展技术,深刻了解虚拟炼钢-轧钢比赛的相关知识,大赛组委会最后向参赛人员介绍了大赛规则。
“‘内科大杯’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决赛于10月11日下午正式拉开帷幕,参赛选手由各单位内部培训、比赛、选拔产生,决赛分为企业组-炼钢队、轧钢队,高校组-炼钢队、轧钢队,高职组-炼钢队、轧钢队、企业组-综合队和高校组-综合队等不同比赛类型。通过理论竞赛、实操竞赛等环节,50余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了1-3等奖。
10月12日上午举行专家考核环节,也是获得一等奖的各队拉开比分、冲刺冠军、获得反败为胜机会的关键阶段。评委们针对选手的回答还点评补充了大量的知识,分享了经验,使选手和观众开阔了眼界。经过激烈比拼,河钢集团承钢公司凭借抢答环节的精彩表现,获得企业组团体奖冠军;重庆科技学院在最后的加时赛中,以1题之差险胜华北理工大学,一举赢得高校组团体冠军。河钢集团承钢公司、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分别获得企业组炼钢、轧钢单项冠军;重庆科技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分别获得高校组炼钢、轧钢单项冠军。
王新江秘书长在闭幕式上作了题为“中国的钢铁工业”的报告,分析了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的地位;介绍了当前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产能置换、打击地条钢、采暖季限产、电炉炼钢等行业热点问题;提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冶金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应该进一步成为全球的冶金教育中心和研发中心,激励青年学生和青年冶金科技工作者热爱冶金专业和本职岗位,实业兴国,为推动中国主导全球冶金而努力学习和奋斗。
赵沛常务副理事长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保卫共同为“中国金属学会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会员活动站”揭牌。活动站的建立,将进一步壮大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会员组织,促进中国金属学会学生会员的活动,加强学会与单位会员--内蒙古科技大学的联系与紧密合作。期间还举办了赠书仪式,由四川大学顾武安教授代表四川省金属学会向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赠送《钛让世界更精彩》科普图书50册,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赵团馆长接受赠书。
赵沛常务副理事长发表总结讲话,他高度评价了参赛学生和冶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指出,青年人才是行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勉励青年学生和冶金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善于思考、认真求实、不盲目迷信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创新和追求真理。最后他对支持本次大赛的内蒙古科技大学、金恒博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钢集团公司表示了感谢。
闭幕式上还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拟定于明年5月在安徽工业大学举办2019年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大赛之后,参赛代表及选手参观了包钢展室、轨梁生产线和包钢稀土研究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