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第二十二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
来源: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
2017年10月12-14日,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主办,武汉科技大学承办的“2017全国第二十二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暨“智能制造技术在冶金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高级培训班在武汉隆重召开。中国金属学会秘书长王新江为大会致辞,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剑武致开幕辞,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倪红卫向参会代表致欢迎辞,宝武集团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兰银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冶金企业、高校院所的280余名专家、技术人员及师生共聚一堂,探讨技术发展,交流宝贵经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彦广主持了会议。
本届会议以“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示范应用于持续创新”为主题。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作了题为《关于智能化钢厂的讨论——从物理系统一侧出发讨论钢厂智能化》的学术报告,他就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对智能化钢厂的建设,需要深刻理解制造流程动态运行过程的物理本质,钢厂智能化不只是数字信息系统,必须同时高度重视物理系统的研究,必须是有物理输入/输出的物质流网络、能量流网络和信息流网络“三网协同”的信息物理系统,通过以制造流程物理系统结构优化和数字化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来实现钢厂智能化。刘玠院士在报告《关于冶金人工智能的一点探索》中介绍了近期到一些冶金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情况,针对冶金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并就冶金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设想及期望。毛新平院士的报告《薄板坯连铸轧流程之创新发展》回顾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提出的历史背景,结合国内外典型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系统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关键工艺技术装备及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创新发展历程,并对该工艺和产品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作为中国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作了题为《平行钢铁:从钢铁制造的信息化到智能化体系研究》的报告,介绍了社会物理信息系统CPSS的概念,并描绘出通过软件定义的钢厂构建钢厂人工系统,实现人机料法环各要素数字化透明化的描述智能;对钢厂生产计划与管理决策实现计算实验优化与智能预测;采用人工系统与物理系统的虚实互动实现钢铁制造的智能引导等场景。
来自科研院校、生产企业及软件行业共23位专家,包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网络信息化管理处符鑫峰副处长、中国铝业公司首席工程师曹斌、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尹怡欣、冶金自动化院研究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郝晓东、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丛力群、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张元福总经理、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郑忠副院长、宝武集团中央研究院王笑波研究员和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信息自动化部赵振锐部长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参会代表和研修班学员们分享了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经典案例,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培训班特别邀请了三位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学者和企业研究人员进行专题授课。来自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教育部“人工智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讲教师陈白帆博士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及研究领域;宝钢股份制造管理部产品设计技术首席工程师甘青松博士讲解了质量管理、质量设计及相关信息系统功能和典型案例;宝钢股份研究院申屠理锋主任研究员结合具体案例,对图像测量技术在钢铁业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为了充实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会议还于12日和13日晚间举办了两场专题沙龙。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孙彦广副院长针对中国钢铁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需求调查情况,分析了钢铁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存在问题和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提出了钢铁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综合评价方法,给出了钢铁企业智能制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受到学员们的强烈关注与好评;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钱宏智技术总监的大数据冶金流程质量分析与优化的报告与宝武集团中央研究院杜斌首席研究员的点评也让人受益颇多,与会嘉宾和学员间的热烈讨论和互动交流,让本次培训班迸发出了更多的思想和智慧火花。会后,与会专家代表和学员们参观了中国武钢博物馆。
本次会议为广大科技研发、技术应用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领域广、水平高、氛围浓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代表和学员们对会议和培训班紧凑的报告安排、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报告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交流意识,会议取得了圆满的学术交流效果。“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与“钢铁工业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的同期召开对引领流程行业智能制造的前沿技术和应用,特别是对深层次理解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