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集锦】冶金自动化及智能管控分会场报道

       来源: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        发布时间:2017-11-23


分享到:0

20171121日—22日,“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中国钢铁年会是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两年一次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让钢铁更绿色,更智能”。同期,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承办的“冶金自动化及智能管控分会场”也圆满召开了,分会场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副秘书长李亚丽主持。该分会场主题聚焦智能制造热门技术话题,共宣读特邀报告和年会优秀论文16篇。

达涅利自动化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恩瑞克先生作了题为《数字化与冶金:冶金业务化繁为简!借助数字技术促使冶金领域业务的增长》的报告,分析了当前冶金工业的数字化现状,并介绍了达涅利在数字化冶金方面的一些创新技术。

钢铁行业极端环境用机器人应用的工艺研发与系统集成是目前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钢铁制造流程优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郝晓东在《镀锌生产线视觉伺服捞渣机器人研究和应用》中,介绍了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聚焦“钢铁轧涂”工艺与机器人软件、硬件和视觉多维系统结合模式,打造钢铁行业机器人产品研发和应用平台,在国内率先完成镀锌生产线视觉伺服捞渣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工作,其自主研发的图像分析算法对锌锅浮渣识别的准确度达到90%以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中国制造2025”在钢铁行业顺利落地做出了积极贡献。

宝钢研究院智能制造所首席研究员杜斌介绍了《宝钢宝山基地合金采购决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分析炼钢合金消耗机理,在合金最优控制模型和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将统计与机理建模相结合,研制出了钢记号与合金消耗的对应智能模型群;再根据一定生产周期的合同与销售计划信息,开发了炼钢合金需求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库存理论,综合考虑订购费、存贮费、缺货损失费等,以总费用最小为目标,研制出合金综合管理与采购智能优化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在宝钢股份宝山基地获得应用,经济效益明显。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鸿儒教授在《钢铁生产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的探讨》的宣讲中,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基础,探讨了未来钢铁生产的智能制造架构,剖析了系统架构设计的思想,强调全流程数据的应用,突出了横向集成的概念。他介绍了建立以工厂数据中心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平台,工厂数据中心逐渐向云计算/存储中心转变,从一体化生产管控、全产业供应链系统、工厂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等多维度构建组织管理功能出发进行设计,统筹管理钢铁生产企业的运营。

随着钢铁形势的发展,科学的库区管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库区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对于企业整个生产环节和物流环节的桥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河钢唐钢信息自动化部副部长李晓刚介绍了唐钢公司的《无人天车及智能调度系统》是在充分解读“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后,结合冶金行业特色,进行的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与应用。目前唐钢已在高强汽车板一期多库区实现了无人天车及智能库区的应用,系统稳定、使用效果良好。

首自信自动化研究所冶炼技术总监钱宏智在《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冶金全流程质量分析与优化》的报告中针对冶炼过程装备与工艺特点,集合大数据平台技术,建立冶金过程质量分析平台,实现KR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连铸全过程数据整合与收集。在此基础上建立面向铸坯质量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并初步形成了结合数据分析与冶金机理的初步融合尝试。以此来初步探索洁净钢制造智能控制系统中的知识提取与管理平台提供尝试性研究。

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智慧物联事业部副经理刘继丹介绍了以虚拟现实、模式识别、网络等技术为基础实现的《鞍钢仓储管理系统》,促进了仓库管理的数字化、标准化和网络化、仓储管理标准化。系统以货物标识、识别、跟踪为主线,以三维为展示工具,实现仓库存储货物实际流程的三维模拟,使仓库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对仓库进行实时管理,而不是仅仅面对枯燥的库存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场地利用率。

武汉科技大学李维刚教授结合工业大数据、计算机等新技术,对《新一代轧机数学模型与智能分析系统》进行了系统研发,涉及新一代热轧过程控制模型、轧钢智能优化控制方法、带钢力学性能预报模型、热轧产品可制造性仿真分析平台、带钢产品质量缺陷诊断分析工具、轧机设备功能精度在线诊断系统等内容,为国内智能轧钢领域的技术进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冶金自动化及智能管控分会场还对经过本次年会评审的优秀论文进行了宣讲: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技术专家贾永坡的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板坯质量评级系统》;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陈恒志的论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连铸坯智联预测研究》;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炼钢部钢铁冶金高级工程师李立勋的论文《冶金工艺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定义高品质钢材生产》;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维刚的论文《热轧微合金钢力学性能预报模型》;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徐兆俊的论文《钢厂生产运行模式的仿真研究》;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张明的论文《基于数据驱动的轧机振动预测研究》;首钢京唐公司王宁的论文《7.63米焦炉单孔操作时间的优化研究》;北京冶自欧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孟新的论文《热轧窄带钢二级模型应用介绍》。

特邀报告和优秀论文宣讲结束后,与会代表和宣讲人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答疑交流,分会场洋溢着浓厚的学习和交流气氛,取得了圆满的学术交流效果,相信听会代表在本次年会和分会场上收获的知识必将能够运用在自身的工作学习中,从而加快推进钢铁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与生产技术相融合,实现智能制造在钢铁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自动化分会)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