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于2017年11月21-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是在中国钢铁工业全面去除过剩产能、优化调整结构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以“让钢铁更绿色、更智能”为主题,对于我国钢铁工业迅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会议自2016年12月开始紧紧围绕主题征稿,炼钢-连铸分会场共收到207篇论文,内容覆盖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电弧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炼钢过程辅助材料、炼钢-连铸过程自动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钢品种开发与质量控制、炼钢节能及环保等各个方面,包括近两年来炼钢-连铸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总结。经过国内外专家评审,共录用191篇并编入论文集,其中71篇论文进行会议口头宣讲,13篇论文通过墙报交流。对于口头宣讲的论文,炼钢-连铸分会场共安排了一个综合报告会场和五个分会场,共有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交流。
综合报告会场安排7篇论文作为特邀报告,分别为钢铁研究总院刘浏教授的《转炉高废钢比冶炼工艺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立峰教授的《特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方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杨印东教授的《转炉一次烟气高温膜管干法除尘及余热回收系统利用研究开发》、首钢总公司李海波教授级高工的《首钢转炉炼钢高效复吹技术开发与应用》、东北大学朱苗勇教授的《连铸重压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北京科技大学张家泉教授的《连铸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进展》、中冶京诚公司陈卫强教授级高工的《超大断面连铸工艺技术及生产实践》。他们从不同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炼钢、连铸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学术观点,对明确今后一段时间炼钢、连铸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生产实践,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五个分会场分别为三个炼钢分会场和两个连铸分会场。炼钢分会场分别围绕“转炉炼钢”、“炉外精炼”和“夹杂物、质量控制与品种开发”三个方面展开交流。连铸分会场则围绕“连铸工艺”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开展了交流。
本次年会炼钢-连铸分会场的报告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的关注,以至于一些代表只能站在过道听论文宣讲,现场报告生动精彩,交流热烈,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中国金属学会 炼钢分会、连铸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