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会议暨钢铁前沿技术项目选择研讨会”在京召开。王天义常务副理事长和赵沛秘书长出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和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与专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会部分工作人员也参加了会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仲增墉、副主任委员李文秀分别主持了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包括两项议题:如何推进钢铁前沿技术的研发和我国钢铁行业当前重点推广的共性技术。
王天义常务副理事长首先讲话,感谢专家们于百忙之中参加会议,新常态下钢铁企业面临更严峻的形势,这次研讨会是为了研究讨论钢铁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专家委员会委员苏天森介绍了钢铁前沿技术项目的相关情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整理,遵照前沿技术应具有“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和未来5~20年内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则,形成讨论稿,归纳为应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两大方面,共11类38个供选择的项目,提交本次会议讨论和修改,以形成基本共识,进一步推进钢铁行业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
王天义常务副理事长介绍了推广关键共性技术方面的情况。他首先简介了钢铁行业目前的形势,产量下降,国内市场萎缩,市场消费量下降,钢材价格指数降到60点左右,企业普遍亏损。当前面对效益和环境的双重压力,更应加大应用新技术的力度,实现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方面,学会将新技术分为三类:①已成熟大力推广的;②尚不完全成熟的;③需大力攻关、力争突破的。并将第一类作为推广的重点,坚持“成熟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原则,每年都筛选出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行业中进行推广,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16年推广的重点是“节能减排,低成本制造”。他按照钢铁生产的流程,从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轧钢以及环保、节能和综合利用几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初步筛选出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供专家们讨论和修改补充。
专家们对钢铁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两份讨论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①从宏观的角度,对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筛选的原则、方向和方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②对讨论稿中的具体技术项目,从技术的背景、现状、问题以及文字描述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修改建议;③对讨论稿中未提及的技术,提出许多补充的建议。在研讨中,专家们对大部分技术项目基本达成了共识,而有的技术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如薄带坯铸轧技术,有的新提出的项目还需要搜集技术信息以确认是否适合列入,这些技术将进一步研讨、分析和整理。
专家们也对学会在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推进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所选择的技术贴合行业和企业的现状,很有意义和价值。
最后,王天义再次向专家们表示感谢,请专家们协助把关以确定行业前沿技术规划和明年要推广的共性技术,并希望大家今后多提供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学会作为第三方的中立机构,愿意推广应用各种新技术,推动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进步。
(中国金属学会 学术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