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钢质量控制技术与炉外精炼高级研讨会↑↑↑
↑第↑↑↑ ↑↑↑二↑↑↑ ↑↑↑轮↑↑↑ ↑↑↑通↑↑↑ ↑↑↑ ↑↑↑↑知↑↑↑
↑↑
↑↑随着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钢质量控制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增加国内炼钢工作者在钢质量控制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提高国内钢铁企业品种开发和质量控制能力,促进我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定于↑↑↑2010↑↑↑年↑↑↑9↑↑↑月↑↑↑4~7↑↑↑日在山东青岛举办“钢质量控制技术与炉外精炼高级研讨会”。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主办,东北大学和新钢网联合承办。↑↑↑
↑↑↑交流会将采取讲座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日本和国内著名专家针对钢质量控和炉外精炼制的理论和生产技术问题做专题讲座,与会代表可围绕讲课专家讲课内容,将本单位具体生产技术问题向相关专家提出,以真正达到深入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会议的主要内容为:↑↑↑
↑↑↑(↑↑↑1↑↑↑)钢中夹杂物控制及无害化处理;川崎↑↑↑↑ ↑↑↑↑守夫↑↑↑
↑↑↑(↑↑↑2↑↑↑)氧化物冶金技术;水渡↑↑↑↑ ↑↑↑↑英昭↑↑↑
↑↑↑(↑↑↑3↑↑↑)高级别管线钢生产的关键技术;丸川↑↑↑↑ ↑↑↑↑雄净↑↑↑
↑↑↑(↑↑↑4↑↑↑)汽车板生产及质量控制;城田↑↑↑↑ ↑↑↑↑良康↑↑↑
↑↑↑(↑↑↑5↑↑↑)王新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6↑↑↑)陈守群,海军工程大学教授↑↑↑
↑↑↑其中,上述外籍专家的介绍见附件。↑↑↑
↑↑↑请有意参加者务必于↑↑↑2010↑↑↑年↑↑↑8↑↑↑月↑↑↑20↑↑↑日前将回执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真或寄至以下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 ↑↑↑↑邮编:↑↑↑100083↑↑↑↑
↑↑↑电话:↑↑↑010↑↑↑-↑↑↑68713195↑ ↑62334145↑↑↑↑
↑↑↑传真:↑↑↑010↑↑↑-↑↑↑68425748↑ ↑62334145↑↑↑↑
↑↑↑电子邮件:↑↑↑↑anjunxu@126.com↑↑↑↑↑
↑↑↑移动电话:↑↑↑13699176151↑ ↑13671221789↑↑↑↑
↑↑
↑↑↑↑↑↑↑↑↑点击下载会务通知附件↑↑↑↑↑↑↑↑↑
↑↑
↑↑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 ↑↑ ↑
↑ ↑2010↑↑年↑↑7↑↑月↑↑1↑↑日↑↑↑ ↑↑
↑↑
↑↑
↑↑
↑↑↑ ↑ ↑↑↑↑↑城田良康博士简介↑↑
↑↑
↑↑城田良康,↑↑↑1970↑↑↑年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工学部钢铁工学专业,↑↑↑1972↑↑↑年获名古屋大学工学院工学研究科钢铁工学专业硕士,同年↑↑↑4↑↑↑月进入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工作,↑↑↑1987↑↑↑年↑↑↑12↑↑↑月获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自↑↑↑1973↑↑↑年↑↑↑4↑↑↑月开始,在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鹿岛钢铁厂的生产第一线进行炼钢精炼、连铸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共↑↑↑21↑↑↑年。↑↑↑
↑↑1973↑↑↑年到↑↑↑1976↑↑↑年,负责连铸工艺中的表面质量和中心偏析问题,进一步掌握了连铸保护渣的物性与↑↑↑CC↑↑↑板坯表面质量的关系以及中心偏析所导致的凝固末期凸起量的定量性和对中心偏析的影响。↑↑↑
↑从↑↑↑1977↑↑↑年到↑↑↑1982↑↑↑年↑↑↑7↑↑↑月,推动了钢包精炼中的高清洁度钢冶炼技术及使用了苏打灰的铁水同时脱磷脱硫的研究和开发业务。在高清洁度钢的研究中,明确了从转炉出钢后到↑↑↑CC↑↑↑板坯的杂质的迁移及精炼的关键要点,并确立了利用钙处理超低硫磺钢的技术以及耐↑↑↑HIC↑↑↑管线钢的制造技术。在使用了苏打灰的铁水同时脱磷脱硫的研究中,阐明了在铁水和钢水中利用苏达熔剂同时脱磷和脱硫的机理,并在鹿岛钢铁厂建成了铁水脱磷的试验设备。该研究论文于↑↑↑1982↑↑↑年↑↑↑4↑↑↑月被日本钢铁协会评为年度最佳论文。↑↑↑
↑↑1982↑↑↑年↑↑↑8↑↑↑月↑↑↑-1983↑↑↑年↑↑↑8↑↑↑月在德国马普所留学,从事使用悬浮熔炼的↑↑↑CaO↑↑↑及↑↑↑MgO↑↑↑非饱和↑↑↑Cao-SiO↑↑↑↑2↑↑↑↑-Fe↑↑↑↑t↑↑↑↑O↑↑↑熔渣与钢水的脱磷平衡研究。↑↑↑
↑从↑↑↑1983↑↑↑年↑↑↑8↑↑↑月到↑↑↑1996↑↑↑年↑↑↑7↑↑↑月,从事↑↑↑RH↑↑↑超低碳钢熔炼工艺的研究,确立了碳含量低于↑↑↑15ppm↑↑↑的超低碳钢熔炼技术。而且,对应高清洁度钢熔炼技术的需求扩大,阐明了炼钢精练工艺中的氢和氮的行为以及连铸中间包中的杂质、氢、氮和碳的行为,并确立了这些元素的控制技术。↑↑↑
↑从↑↑↑1996↑↑↑年↑↑↑7↑↑↑月到↑↑↑2000↑↑↑年↑↑↑3↑↑↑月,在住友金属技术部负责公司整体的技术管理和国家项目的管理工作。↑↑↑
↑↑2000↑↑↑年↑↑↑4↑↑↑月调任财团法人金属系研究开发中心,负责有关钢铁产业的国家技术政策的业务、国家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以及项目代理管理业务,共↑↑↑10↑↑↑年。↑↑↑
↑期间,成功立项下述↑↑↑3↑↑↑个项目,并确立了项目体制,促进了研究。↑↑↑
↑(↑↑↑1↑↑↑)纳米金属项目(↑↑↑2001↑↑↑年-↑↑↑2004↑↑↑年)↑↑↑
↑(↑↑↑2↑↑↑)环保型超细粒钢研究制造基础项目(↑↑↑2001↑↑↑年-↑↑↑2005↑↑↑年,↑↑↑2008↑↑↑年↑↑↑3↑↑↑月获得日本钢铁协会山岗奖)↑↑↑
↑(↑↑↑3↑↑↑)钢铁材料的高性能化项目(↑↑↑2007↑↑↑年-↑↑↑2011↑↑↑年预定)↑↑↑
↑↑
↑↑
↑川崎守夫博士简介↑↑
↑↑
↑川崎守夫博士,↑↑↑1968↑↑↑年毕业于国立九州大学机械工学专业,↑↑↑1970↑↑↑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中央技术研究所工作。↑↑↑
↑↑1970↑↑↑年↑↑↑-1975↑↑↑年在中央技术研究所从事使用计算机进行热分析的开发工作,进行了钢铁业的加热炉、均热炉、连铸工艺热分析的研究。↑↑↑
↑↑1975↑↑↑年调任鹿岛钢铁厂,从事炼铁、炼钢的工艺开发,特别是高炉炉底砖的热分析、热轧加热炉的传热分析、连铸工艺开发以及连铸铸片的质量改善等现场工艺的开发和工艺改进。↑↑↑
↑↑1990↑↑↑年调任未来技术研究所,从事半导体制造装置的开发工作。↑↑↑
↑↑1996↑↑↑年调任↑↑↑SUMCO↑↑↑,从事现有硅片主流的↑↑↑300mm↑↑↑硅片的开发工作,为↑↑↑SUMCO↑↑↑成为世界第一的硅片生产公司做出了贡献。此后,担任该公司技术管理部长,从事技术开发规划和开发预算的工作。↑↑↑
↑从↑↑↑1975↑↑↑年到↑↑↑1990↑↑↑年的↑↑↑15↑↑↑年里,在炼铁业主要从事炼钢工艺的开发和改善工作,并在日本钢铁协会、金属学会和学术振兴会凝固现象协会上做了↑↑↑50↑↑↑余场学术报告。↑↑↑
↑↑1985↑↑↑年,获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期间所开发的技术于↑↑↑1985↑↑↑年获得日本金属学会技术开发奖(↑↑↑LH↑↑↑造块法),↑↑↑1991↑↑↑年获得茨城发明协会奖(连铸的冷却法)。迄今为止,共获得↑↑↑20↑↑↑多项专利。↑↑↑
↑↑2005↑↑↑年退休后,在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的子公司住友金属技术工作,受日本通商产业省的委托,完成了如下研究调查业务。↑↑↑
↑有色金属产业的课题和战略↑↑↑↑ ↑↑ ↑↑↑↑(↑↑↑2005↑↑↑年↑↑↑10↑↑↑月)↑↑↑
↑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的课题和战略↑↑↑↑ ↑↑↑↑(↑↑↑2006↑↑↑年↑↑↑3↑↑↑月)↑↑↑
↑新金属↑↑↑WG↑↑↑(↑↑↑Si↑↑↑) ↑↑↑↑ ↑↑ ↑↑ ↑↑ ↑↑↑↑(↑↑↑2008↑↑↑年↑↑↑3↑↑↑月)↑↑↑
↑↑
↑↑
↑水渡英昭博士简介↑↑
↑↑
↑水渡英昭博士,↑↑↑1968↑↑↑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冶金学硕士学位,↑↑↑1972↑↑↑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大阪大学焊接工学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选矿炼钢研究所讲师、副教授。↑↑↑1986↑↑↑年任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在素材工学研究所、多元物质工学研究所工作,↑↑↑2005↑↑↑年退休,任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
↑长期以来,水渡博士致力于金属工学的教育和研究,曾教授热力学、物理化学、钢铁工艺学、液相控制学等课程,尤其以钢铁研究为中心,在熔渣热力学、炼钢物理化学、凝固↑↑↑-↑↑↑热处理的杂质行为、环境保护等研究领域的贡献卓越。↑↑↑
↑水渡博士从事铁水、钢水的脱磷、脱硫、脱氧、脱氮、脱碳的平衡研究,迄今为止其研究成果依然是钢铁熔炼平衡的评价指南。从事通过使用固液共存保护渣的介观精炼来提高精炼效果、使用红柱石固体电解质的铝、硅成分传感器的开发、钢水冷却凝固过程中的二次杂质的生成机理构、一次杂质的性质改变、利用杂质控制奥氏体粒径的成长、杂质利用技术的开发、利用杂质提高高热能输入焊接部的↑↑↑HAZ↑↑↑韧性、控制炼钢熔渣有害元素熔析的方法等研究工作。↑↑↑
↑其中,转炉熔渣↑↑↑-↑↑↑钢水的磷平衡分配的研究于↑↑↑1978↑↑↑年获日本钢铁协会石原浅田奖,铁水预处理熔渣↑↑↑-↑↑↑铁水各元素平衡分配的研究于↑↑↑1980↑↑↑年获日本钢铁协会西山纪念奖,钢水的镁脱氧平衡研究于↑↑↑1977↑↑↑年获日本钢铁协会泽村论文奖。鉴于水渡博士在钢铁工艺方面的卓越研究成果,被中国东北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并于↑↑↑2002↑↑↑年获日本钢铁协会学术贡献奖。↑↑↑
↑↑1994--1999↑↑↑年担任日本钢铁协会高温工艺部超清洁钢研究会评委,↑↑↑1998--2000↑↑↑年担任日本钢铁协会《↑↑↑ISIJ International↑↑↑》(英文版)及《钢与铁》(日文版)主编,为协会杂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96--2001↑↑↑年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第↑↑↑19↑↑↑届委员会未来开拓推进事业研究项目研究员,为环保型钢铁工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
↑↑
↑↑
↑丸川雄净博士简介↑↑
↑↑
↑丸川雄净博士,↑↑↑1963↑↑↑年毕业于国立大阪大学理学部化学专业,同年进入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和歌山钢铁厂↑↑,↑↑在技术部和炼钢技术科从事炼钢技术的技术革新,从平炉到转炉的发展、从铸型浇铸的镇静钢、半镇静钢及沸腾钢的浇铸到连铸的发展,一直工作在技术改革的最前沿。↑↑↑1972↑↑↑年调任住友金属的最先进的工厂↑↑↑----↑↑↑鹿岛钢铁厂,此后在综合技术研究所工作。期间,以炼钢为中心从事技术革新和技术开发工作,作为负责人从事铁水预处理工艺的开发、转炉精炼的技术改革、二次精炼法的开发、有关连铸高速铸造的技术开发、超清洁钢的制造技术开发工作,成功开发了苏达灰铁水处理法、转炉吹炼法、用于制造高级钢的创新性钢包精炼法、高速铸造技术、有关超清洁钢制造技术等史无前例的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并获得了↑↑↑10↑↑↑项工艺创新和高质量钢制造技术的专利。↑↑↑
↑期间,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炼钢第↑↑↑19↑↑↑届委员会委员,长达↑↑↑40↑↑↑余年,并担任钢铁协会的评委、理事、编辑、演讲大会主席等,为日本钢铁业学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多次获奖。↑↑
↑↑↑1981↑↑↑年作为日方代表委员参加第↑↑↑1↑↑↑届中日学术会议,↑↑↑30↑↑↑年来与中国的钢铁业进行了↑↑↑100↑↑↑多次技术交流,为中日钢铁技术交流建立了友好之桥。期间,由北京钢铁总院殷瑞钰院士、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教授推荐,担任上海宝钢兼职教授、济南钢铁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钢铁研究总院高级技术顾问、北京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东北大学名誉教授、东北大学特聘教授等,为中国钢铁技术的开发、炼钢工艺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