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炼钢-连铸过程协同优化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作者:生产技术与书刊部              发布时间:2015-08-17


分享到:0

由中国金属学会组织、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2015年全国炼钢-连铸过程协同优化学术研讨会”于201572729日在天津胜利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精准控制工艺过程,动态协同生产管理,实现炼钢-连铸高效生产。”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高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文秀、专家苏天森出席本次会议,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钢铁企业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代表们在炼钢-连铸过程的生产节奏与产量平衡、产品结构与产能的匹配、过程控制与调度的协同优化以及关键工序过程控制的精准性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会后代表们参观了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炼钢-连铸车间。

会议邀请了包括学校、设计单位和生产企业的17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中国金属学会专家苏天森在“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化钢铁生产若干问题的探讨”的报告中指出,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钢铁生产智能化发展方向已是确定无疑的趋势,智能化冶金设备将成为智能化钢厂运行的重要保证,加快研发与应用是中国钢铁科技自主创新引领世界的重要任务。重庆大学的郑忠教授也对钢企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炼钢连铸的生产运行控制计划调度技术、钢企信息系统中的计划调度功能、炼钢连铸计划调度技术发展探讨做了详细讲述,并展示了攀钢炼钢全流程生产调度系统的应用情况。北京科技大学刘青教授通过时间参数解析、温度参数解析以及物质量参数解析分析了炼钢厂精益制造过程的炉机匹配问题。东北大学唐立新教授介绍了基于连续时间建模策略的半自动炼钢-连铸生产调度优化基于离散时间建模策略的全自动炼钢-连铸生产调度优化以及基于批调度方法的全自动排产炼钢-连铸生产调度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理工大学的王彬博士介绍了在生产调度模型与工艺控制模型同MES的数据接口的研究工作,此研究成果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冶赛迪肖鹏介绍了赛迪开发的总体咨询服务及运营优化咨询服务系统,实现从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到运营全流程服务来提升客户竞争力。武钢研究院张剑君介绍了武钢炼钢-连铸过程协同优化各程序工艺技术的实施及改进,并展望未来要实现绿色环保炼钢,实现无缝信息采集,人、机、料、法、环等数据全息入数据库,真正达到炼钢-连铸信息和质量控制一体化。宝钢研究院李青介绍了宝钢自己开发的电渣重熔过程仿真技术,在参数调整优化后部分预报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合。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的高琦介绍了研究所在结合“智能化技术”和“大数据云技术”国家发展战略对传统冶金行业连铸生产线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并建立了高品质特殊钢连铸技术创新实验室,为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平台。

首钢京唐的张丙龙介绍了京唐在炼钢-连铸优化协同技术的应用,如列车时刻表排产系统、一包到底、高效恒拉速技术等。石家庄钢铁张海宁介绍了石钢自主开发的以大宗原料平衡、铁前配比、铁钢、坯材、材收货、材入库、材出库七大平衡为基础的“一个流”精益生产管控信息化系统,保证生产的均衡稳定、连续流畅、紧凑高效。方大特钢聂小武介绍了方大特钢在基于MES的精准控制与动态协同技术,利用此项技术,在方大特钢生产过程中将流程运行优化、工序过程调优、精细生产计划与调度深度融合,实现长材型特殊钢厂炼钢厂的精益制造,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山钢莱芜分厂的郭伟达介绍了莱钢在以“生产时刻表”为主线,建立精益生产组织模型、以参数群控制为核心,建立质量识别系统、以点检标准化为基础,建立设备点检定修系统、以实时动态监控为目标,建立成本精细管控体系等方面协同优化研究。河北宣钢的杨阳介绍了宣钢在钢后实施动态排程、准时化生产等协同优化措施在长材生产的管理实践。

本次会议还有来自江苏博际集团、湖南视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雨山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专家介绍了炼钢-连铸过程协同优化相关技术。

 

 

(中国金属学会 生产技术与书刊部)

(撰稿:董鹏莉)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