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国际熔渣、熔剂与熔盐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作者:国际部              发布时间:2012-07-17


分享到:0

2012↑↑↑年↑↑5↑↑↑月↑↑27-31↑↑↑日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北京科技大学协办、↑↑ ↑↑↑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熔渣、熔剂与熔盐学术会议↑↑”↑↑↑(↑↑MOLTEN12↑↑↑)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共接受国内外论文详细摘要↑↑195↑↑↑篇,其中国内摘要↑↑53↑↑↑篇,国外↑↑142↑↑↑篇。全部详细摘要收录进入印刷的纸质论文集中。会议录用国内外论文全文共↑↑181↑↑↑篇,其中,国外论文↑↑131↑↑↑篇,国内↑↑50↑↑↑篇。论文全文全部收录入光盘形式的电子版论文集。↑↑与会代表总计↑302↑人。其中,国内代表↑124↑人(含台湾代表两人),国外代表大会↑178↑人。国外代表分别来自↑↑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芬兰、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瑞典、挪威、乌克兰、墨西哥、智利、荷兰、比利时、丹麦、南非、波兰、土耳其等二十四个国家。↑↑↑↑ ↑

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兼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国治、英国皇家学院院士↑Derek FRAY↑及日本钢铁协会副会长月桥文孝、国际知名冶金科学家美国阿拉巴马大学↑↑Ramana Reddy↑↑↑教授↑↑等共九人在大会上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在随后的两天,会议就钢铁及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研究的↑14↑个相关主题在↑28↑个分会场进行分会发言报告及交流讨论。在两天内,分会场共宣讲↑149↑篇论文。另有↑27↑篇论文以墙报形式进行交流,还国外一家公司以展览形式展示了他们的计算软件。↑↑↑↑↑ ↑

“国际熔渣、熔剂与熔盐学术会议”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lten Slags↑,↑Fluxes a↑nd Salts↑”,又简称为国际炉渣会。它是世界化学冶金界唯一的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上公认为以冶金物理化学为核心的化学冶金领域↑↑最有权威性和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学术会议。会议的学术内容涵盖钢铁冶金及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应用基础、前沿技术等。近年来,由于对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关切,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新型化学电源和炉渣等冶金副产品及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等的研究在学术交流中所占的比重在上升。↑↑↑↑ ↑

本届会议在组织工作和学术水准等多个方面都获得了中外参会者的一致和高度的赞誉。↑↑通过会议的交流和讨论,充分展示了自第八届国际炉渣会以来近四年来,以冶金物理化学为核心、以冶金熔渣各项相关分支领域为重点的钢铁(及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研究的发展与进步、这一发展的特点、当前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展望。大会所反映的国际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如下:↑↑↑↑ ↑

(↑1↑)熔渣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热力学和热物理性质)仍是研究的核心和重点,↑70%↑的会议论文为熔渣的各种相关研究。这主要是由于熔渣在金属高温熔炼和精炼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 ↑

(↑↑2↑↑↑)↑↑熔渣(及连铸保护渣)热力学性质与结构、相平衡及各种渣容量的实验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在不同还原性气氛下及含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熔渣的热力学研究有了较快发展和不少突破。这与钢铁冶金中纯净钢精炼及各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

(↑3↑)冶金过程操作优化及过程控制不仅需要各种熔体及热力学数据,还需要其热物理性质数据。本届会议在熔渣热物理性质(包括粘度、表面与界面张力、密度、电导率、扩散系数等)的实验测定方面也出现不少新研究成果。如在还原性气氛下测量熔渣的粘度、测量高三氧化二铝含量熔渣的粘度等。↑↑↑↑ ↑

(↑4↑)以熔盐为介质制备新型化学电源中的电极材料等的探索异常活跃。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国内外对使用清洁能源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关切。↑↑↑↑ ↑

(↑5↑)以固体渣为主的各种冶金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稿件所占比例超过历届会议。说明资源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冶金行业中受到空前的重视。↑↑↑↑ ↑

(↑6↑)个别学科方向如各种冶金过程模拟等的发展鲜见突破。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冶金过程的复杂性、高度的非线性有关;另一方面的原因与目前可得的基本热力学和热物理数据等依旧尚未满足表征各种高温冶金熔体性质需要有关。↑↑↑↑ ↑

(↑7↑)由于产业的转型及转移,冶金在英美等工业国家已经萎缩。与此相关的高温冶金物理化学研究已被削弱。代之而起的是对清洁高效能源产业发展和相关研究的重视。↑↑ ↑↑↑瑞典等国以生产高质量各种合金钢为其冶金工业的特色,并保持着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该国合金钢精炼过程研究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高温冶金物理化学研究的重心在向东亚及澳洲地区转移。日、韩两国在不少方面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

(↑8↑)我国高温冶金物理化学研究也正在奋起直追。我国冶金物化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大幅度缩小。数年前,我们仅在熔渣物理化学性质的模型预报、相图热力学计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由于资金、设备及经验等因素的制约,熔渣等高温熔体物理化学性质实验测定、相平衡等的研究工作曾极度缺乏。但是,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冶金基础研究的投入及对国际交流的重视,使上述局面在短短的数年间得到迅速改观。在本届会议上,我国学者及专家报告了不少高温冶金物理化学的前言研究成果,如含过渡组金属氧化物熔渣热力学研究、熔渣↑/↑金属反应热力学研究、无氟保护渣的研究,低氟电渣重熔渣的研究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冶金》会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