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氏体相变研究奠基人之一,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徐祖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3月7日17时30分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徐祖耀,材料科学家,1921年3月21日生于浙江宁波,1942年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矿冶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重庆(南京)材料试验处助研,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教授、金相热处理教研室主任、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曾任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客座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1995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1989年任马氏体相变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1999年起任名誉委员。1987年起任国际贝氏体相变委员会委员、《金相学报》(后改为《国际材料表征学报》)顾问编委。1997-2003年任日本钢铁学会会刊国际版顾问编委。任国际学报《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原《Metallography》)国际顾问编委,日本钢铁学会会刊国际版《ISIJ International》顾问编委。
徐祖耀院士有着不平凡的家庭背景,曾祖父曾是清末江南提督,家世显赫一时。其父看到人间荣衰无常,不希望他为官或经商,而是希望他能成为医生,救死扶伤。但徐祖耀院士在目睹旧中国饱受欺凌后立志“冶金强国”。
徐祖耀院士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潜心于材料科学研究与教学逾70个春秋,曾任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成果迭出,著作等身。
l 率先在我国开展纳米材料相变的研究;
l 我国研究开发形状记忆材料(Ni-Ti基,Ni-Al基,铜基,Fe-Mn-Si基合金及ZrO2基陶瓷)的先驱者;
l 材料热力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倡导人和执行者;
l 揭示了无扩散的马氏体相变中存在间隙原子的扩散,重新定义了马氏体相变、修正了经典动力学方程。
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著作类)三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教改工作获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徐祖耀院士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10部,其中《金属学原理》培育了建国后第一代材料工作者;《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材料热力学》、《材料科学导论》和《相变原理》等著作培养了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
他的学生,也有3人成了中科院院士。“为人至真、为师至尊、为学至勤”,这是徐匡迪对徐祖耀院士崇高品格的高度评价。
徐祖耀院士生活节俭,每天粗茶淡饭,起居室不足十平米,却在慈善事业上心怀大爱、扶危济困,先后捐资数百万元发起了“徐祖耀基金”。
徐祖耀老先生一生未婚,也无子女,他在90岁生日时许下三个愿望:第一,希望大家立志做好人,做一个正直忠厚的人,助人为乐;第二,希望大家要做强人,要内心坚强,工作负责;最后一个愿望是,现在我国是钢铁强国、水泥大国,希望本世纪能成为工业强国。
三个愿望无一是为了自己,但他确实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研究、献给了慈善事业,默默地把自己毕生所赚到的钱全数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而不图回报。
“徐祖耀一生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是精勤不倦怀大爱的榜样,是淡泊名利求报国之典范。同时也是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近70年的名师。他不仅传授给学生治学之道,更以身作则授之以为人之道;慧眼识才,发掘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我国材料学发展的领军人才。”有人这样评价他。
徐祖耀院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