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推荐的张一敏、姜周华同志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发布时间:2020-05-31


分享到:0

20205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张伯礼在内的28人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包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创新团队在内的10个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在258名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奖者中,我会推荐的武汉科技大学张一敏教授、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光荣上榜。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社部函〔202027号)要求,中国金属学会组织各单位会员、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开展推荐工作,共收到张一敏、姜周华等18位个人、5个团队的推荐材料。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公示后,向中国科协推荐了张一敏、姜周华等同志。

 

张一敏同志系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复杂难处理钒页岩矿物资源清洁分离制造和铁钒二次资源利用技术与工程化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科技奖17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授权美国、南非和中国发明专利75件。独著或主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257篇。通过科技公关解决了绿色提钒技术、二次铁资源在线循环等新技术,在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姜周华同志系东北大学教授,主持完成了30余项国家级和企业科研项目,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累计为企业新增产值超500亿元,利税超80亿元。带领团队开发了“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实现我国电渣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研制成功的系列“卡脖子”材料,有力支持了C919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一代核电、水电和火电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建设。2019年,以第1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近三年,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全国创新争先奖于2017年由中国科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团队。我会推荐的刘正东、朱荣同志曾荣获第一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