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学会代表团参加CETAS2006国际钢铁与金属工业分析化学进展学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展览中心              发布时间:2008-08-25


分享到:0

一次展示中国冶金分析研究成果的学术会议↑↑↑↑ ↑

——中国金属学会代表团参加↑CETAS2006↑国际钢铁与金属工业分析化学进展学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 ↑

应钢铁工业分析工作研究和应用欧洲委员会(↑CETAS↑)的邀请,以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主↑任王海舟↑教授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6↑人,于↑2006↑年↑5↑月↑16↑至↑18↑日,赴卢森堡参加了第七届国际钢铁和金属工业分析化学进展研讨会(↑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ogres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the Steel a↑nd Metal Industries↑)。↑↑↑↑ ↑

该研讨会是世界钢铁与金属工业分析化学领域的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每四年在卢森堡举办一次。本届会议由钢铁工业分析工作研究和应用欧州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ttee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Wo↑rk in the Steel Industry↑,↑CETAS↑)承办, 奥地利冶金和材料学会(↑The Austrian Society fo↑r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ASMET↑)协办。↑↑↑↑ ↑

   ↑↑↑本次大会共有↑470↑人参加,设↑23↑个分会场,涉及钢铁分析发展综述、工艺控制—钢分析、微观结构分析、工艺环境分析、发射光谱分析、表面和镀层分析、冶金过程分析、洁净钢分析特殊分析技术、痕量元素分析、材料分类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污染物和轧制油分析、以及认证溯源和标准化等技术内容。共有↑69↑个学术报告和↑17↑篇展板报告与会交流。↑↑↑↑ ↑

顺应欧盟向东欧国家扩展的趋势,本次会议邀请了匈牙利、捷克和波兰钢铁行业的分析化学同行参加;此外美国、南美、澳大利亚、非洲、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加入,使本次大会更加国际化。↑↑↑↑ ↑

 ↑1↑↑、中国代表团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

中国金属学会代表团在本次大会上,共交流↑8↑篇报告,其中特邀大会报告↑1↑篇;分会学术报告↑4↑篇↑(↑钢铁研究总院↑4↑篇↑)↑、展板报告↑3↑篇(钢铁研究总院↑1↑篇、宝钢↑2↑篇)。↑↑↑↑ ↑

   ↑↑↑应↑CETAS↑的邀请,中国金属学会代表团团长王海舟教授作的题为↑↑《↑↑中国钢铁工业分析化学的现状与未来↑↑》↑↑(↑Current State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Chines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Its Future Trends↑)的大会报告。该报告首次在全世界最高级别的钢铁与金属工业分析化学会议上展示了中国钢铁工业迅猛发展的现状及当前关注的热点技术,介绍了在中国参与分析测试活动的各种机构的职能和工作范围,详细描述了包含科技研究、分析测试体系建立、分析测试方法收集、冶金标准物质、认可和能力验证在内的冶金分析测试技术活动等,引起与会各国专家的极大兴趣。报告结束时,数百人的会场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该报告在大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也引发了来自各国的专家对中国钢铁行业及冶金分析领域的热切关注,许多专家还当场表达了与中国金属学会开展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的愿望和建议。↑↑↑↑ ↑

在过程控制—钢分析分会场(↑Process Control↑—↑Steel Analysis↑),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副所长陈吉文高工作了题为↑↑《低合金钢连铸坯原位统计分布分析研究》↑↑(Original Position Statistic Distribution Analysis Study of Low Alloy Steel 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的学术报告。介绍了钢铁材料大尺度范围内的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提出了统计偏析度和统计均匀度的新表征方法,并报告了不同工艺条件下低合金钢铸坯均匀性的研究结果。此项技术为我国首创,因此该报告吸引了近百位专家到会。专家就原位分布分析速度、精度及在中国钢厂应用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会后,来自意大利金属学会、新日铁及↑CORUS↑集团的专家同报告人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

在冶金工艺过程分析分会场(↑Analysis of Metallurgical Process↑)↑, ↑钢铁研究总院↑沈学静↑博士作了题为《转炉炉气在线分析—飞行时间质谱的应用》(↑On-line Gas Analysis to Converter↑——↑Application of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的报告。该报告介绍了中国在↑60↑吨小转炉上使用质谱炉气分析系统进行过程优化与控制的首次尝试和初步效果。该系统在转炉上实现了碳温控制、过程优化、减少补吹、氧枪漏水警报以及总体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的功能。在转炉中采用飞行时间质谱这一崭新技术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成为该会场讨论最为热烈的报告。来自日本、德国、奥钢联以及↑CORUS↑集团的专家,就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多气体成分分析的方法、系统可靠性和故障率、在现场维护情况以及碳温控制精度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该会场主席最后评论说该工作无疑是非常有前景的,将应用于多个冶金工艺的监控。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对不同钢种和冶炼炉气曲线间的相关性展开研究。↑↑↑↑ ↑

   ↑↑↑在表面和镀层分析—↑GDOES↑和↑LIBS↑的应用分会场(↑Surface a↑nd Coating Analysis↑—↑GDOES a↑nd LIBS Application↑),中国代表团成员钢铁研究总院李小佳教授作了题为↑↑《↑↑用小角入射↑XRD↑和辉光光谱进行镀锌材料镀层结构研究↑↑》↑↑(↑Study on the Layer Structure of the Galvanized Zn Coating Materials by Using Low Angle Incidence XRD a↑nd GDOES↑)的报告,介绍了采用两种技术对不同工艺条件下镀锌材料的镀层结构、不同区域结构和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灰斑”成因的研究结果。来自各国的辉光光谱专家就逐层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与工艺相关性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

在特殊分析技术的应用分会场(↑Application of Special Analysis Techniques↑),钢铁研究总院王蓬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钕铁硼材料中不同氧化物的释放行为》↑↑(↑Releasing Behaviour of Different Oxides in Nd↑2↑Fe↑14↑B↑)的报告,介绍了采用红外氧分析方法结合各种形式的程序升温技术,实现钕铁硼材料中不同形式的氧化物的分离、定性及分别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引发了来自意大利和美国↑LECO↑公司的专家就该技术用于低含量氧及氮化物分析的可能性与报告人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

   ↑↑↑钢铁研究总院王明海工程师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钢铁及合金中的痕量砷和铋↑↑》论文,介绍了我国独有的↑↑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钢铁中痕量有害元素测定的研究成果↑↑。↑↑↑↑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张莉高级工程师介绍了氮化硅铁中的元素分析的↑ICP-AES↑测定方法。↑↑↑↑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陆晓明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应用↑XRF↑测定连铸模粉体中的↑F↑、↑Na↑、↑Mg↑、↑Si↑等元素的方法。↑↑↑↑ ↑

8↑↑篇学术报告分别从不同的技术领域展示了中国在钢铁冶金分析测试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研究水平。↑↑↑↑ ↑

从各国专家的反应和讨论内容上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并不落后,而且在一些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 ↑

 ↑2↑↑、欧洲钢铁及金属工业分析化学的现状和焦点↑↑↑↑ ↑

本次会议的投稿中,↑50↑%左右是欧洲煤和钢研究基金(↑European Research Found fo↑r Coal a↑nd Steel, RFCS↑)项目。↑↑↑↑ ↑

从会议学术报告内容和会场分布来看,当前钢铁及金属工业普遍关注以下几个领域:↑↑↑↑ ↑

1↑↑)表面和镀层分析领域,设置↑4↑个分会场。这体现了人们对于表面处理材料和镀层材料表面层厚度、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及变化、在线深度分布分析、选择性氧化过程等相关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关注。↑↑↑↑ ↑

2↑↑)过程控制—钢分析领域,设置↑2↑个分会场,主要集中于用于提高产品控制分析的自动化水平、效率和精度的相关技术。↑↑↑↑ ↑

3↑↑)微观结构分析,设置↑2↑个分会场,集中于钢铁中析出相定量分析和表征技术、各种微观结构分析技术的比较、化学图示法(↑Chemical mapping↑)技术等。↑↑↑↑ ↑

4↑↑)环境分析,设置↑2↑个分会场,介绍了各国在钢铁企业大气、废水、废弃物测定方法和技术方面的工作。其中↑PAH, PCDD/Fs↑等多环芳烃及二↑↑噁↑↑英类有机污染物的制样和快速分析技术备受关注。↑↑↑↑ ↑

5↑↑)洁净钢,设置↑2↑个分会场,集中讨论用火花原位、火花光-脉冲分辨分析↑(OES-PDA) ↑↑↑↑ ↑

及激光等离子体光谱等手段解决钢洁净度表征以及夹杂物分析方面的工作。↑↑↑↑ ↑

6↑↑)认证、溯源和标准化,设置↑2↑个分会场,反映了随着冶金生产对分析测试数据的依↑↑↑↑ ↑

赖不断加强,人们对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

7↑↑)新的分析仪器和技术研制和应用,例如报告中涉及最多的↑LIBS↑——激光诱导淬灭光谱、↑OES/PDA↑技术以及材料分类分析技术(↑Material So↑rting Analysis↑),预示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潜力。↑↑↑↑ ↑

从这一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钢铁及金属工业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的内容中不难发现,实际↑  ↑↑上,世界各国钢铁分析化学家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我们中国冶金分析界所关注的。↑↑↑↑ ↑

在金属材料表征技术方面,材料大尺寸范围内各元素及夹杂物统计分布分析的重要性已↑  ↑↑成为共识,而中国在此领域显然处于领先地位。↑↑↑↑ ↑

分析方法确认、实验室能力验证等方面我国我们的工作处于国际前列、影响日益扩大。↑↑↑↑ ↑

   ↑↑↑在表面和镀层分析和激光光谱分析技术以及仪器研制方面,中国目前处于和世界相当的水平。↑↑↑↑ ↑

   ↑↑↑在冶金过程分析和控制方面,中国的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正逐步同国际接轨。↑↑↑↑ ↑

   ↑↑↑我们也注意到,在环境分析技术研究应用和设备研制方面以及材料分类质量控制分析↑↑↑↑ ↑

方面,我们同国际特别是欧洲国家有相当的差距。↑↑↑↑ ↑

3↑↑、参会的收获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

中国金属学会代表团在本次会议上展示了中国冶金分析领域的实力和水平,同时也了解了世界钢铁化学家关注的问题和从事的最新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更可喜的是,通过交流,有近↑10↑余位国外的同行表示愿意参加↑2006↑年↑10↑月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分析测试年会。↑↑↑↑ ↑

经过磋商,双方(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与↑CETAS↑)同意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会上↑CETAS↑现主席、继任主席以及各国专家均同意互相参加各自组织的学术会议。中国金属学会今后应组织并吸引钢铁企业的同行多参加这类会议。↑↑ ↑

附件:↑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