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说|深入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产品质量分级——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袁伟霞

       来源: 世界金属导报        发布时间:2021-03-08


分享到:0

聚焦两会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钢铁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全体钢铁人面前的重要议题。在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世界金属导报》围绕当前钢铁行业的热点议题对来自钢铁行业的代表、委员以及院士专家进行了采访,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报道,以期助力我国钢铁行业“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袁伟霞就行业关心的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行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等热点议题接受了《世界金属导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开展钢铁产品质量分级有哪些政策背景?

袁伟霞: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多项文件把“高质量发展”、“质量分级”作为重要的组成内容。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引导、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开展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工信部等国家四部委下发的《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了开展质量分级评价、建立质量分级体系、构建科学评价方法、加强评价结果应用的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工信部科(2019)188号文)提出:鼓励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围绕产品性能、技术能力、用户需求等制定质量分级标准,……,对重点产品试点开展质量分级评价,建立质量分级发布机制。以机械、钢铁等行业专业化质量分级为试点,推动建立质量分级、应用分类的市场化采信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0)59号)提出:以钢铁、有色、建材、石化、机械装备为重点,继续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分级工作,围绕产品性能、技术能力、用户需求等,研究制定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依托工业品交易平台等流通渠道,开展质量分级示范应用。

记者:在开展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袁伟霞: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钢铁材料是工业领域中覆盖面极广的材料,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广泛应用于基础建设、机械制造、轨道交通、汽车、能源、海工船舶、航空航天、家电等各个领域。同时,近些年我国钢产量连年攀升,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20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数据,2020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8.88亿吨、10.53亿吨和13.2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3%、5.2%和7.7%。因此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钢铁行业正在开展的有关质量分级的行业项目仅有1项——《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质量分级》,还远远无法满足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记者:对于深入推进钢铁产品质量分级您有哪些建议?

袁伟霞:要深入推进钢铁产品质量分级,我的建议有以下三点:

一是扩大钢铁产品质量分级的品种范围。

目前钢铁行业正在开展的质量分级行业标准项目只有1项——《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质量分级》,尚有很多品种的钢铁产品亟待开展质量分级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无论是从钢铁行业的体量还是从品种结构上看,都还远不能满足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尽快开展钢板、型钢、钢管、金属制品等领域的关键产品的质量分级行业或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更好的满足我国钢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二是完善钢铁产品质量分级的政策及落实机制。

前述相关部委的文件对开展质量分级的政策机制已经明确了政策导向,如:对重点产品试点开展质量分级评价、建立质量分级发布机制、推动建立质量分级、应用分类的市场化采信机制、依托工业品交易平台等流通渠道开展质量分级示范应用。但对如何开展上述工作,如负责评价的机构、负责发布的机构、采信的机构、应用示范的机构等等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因此,建议尽快完善质量分级的评价、采信、发布等机制,促进质量分级的落地。

三是深入落实质量分级产品应用的鼓励机制。

前述文件已明确提出:加大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推动发布优质采购目录,鼓励在重大装备和重点工程中使用优质产品。针对上述鼓励机制,建议出台进一步的细化鼓励或激励政策,以促进用户对采用优质产品的积极性,达到实现质量分级的目的。

记者: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是钢铁行业热议的问题,您对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哪些建议?

袁伟霞: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全球钢铁工业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8%左右,中国钢铁工业由于国内废钢积存量较少,工艺流程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能源结构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其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成为落实碳减排的重要责任主体,未来将面临低碳转型的巨大压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碳在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中起着多固体反应过程的骨料、矿石的还原剂及热源等多重作用,多年来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在减少钢铁生产能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碳减排、碳中和的形势下进一步减少碳排放需要研究行业共性的流程变革技术,如氢作为还原剂的使用、钢铁生产产生的CO、CO2在钢铁或其他行业的循环利用技术等等,这些基础性技术研究,需要集钢铁及相关行业的人力、物力进行长期、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工作,世界发达国家如日本、欧盟都把该方面的项目列入国家研究计划,如日本的COURSE50、欧盟从2004年开始研究超低二氧化碳炼钢项目(ULCOS),均历时10年以上,目前还在持续研究。

“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同时还可能面临更多来自“碳经济”的国际挑战,加快低碳转型势在必行。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一阵风,而是全行业、多行业的一场持久战,需要总体谋划,科学推进。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下,一方面将加速推动钢铁行业改善生产流程、更新生产设备和使用低碳能源,迅速实现钢铁产业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另一方面钢铁企业要集国家行业之力,开展原始创新研究工作,研发深度脱碳、零碳技术。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在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设立“钢铁行业低碳工艺技术、碳中和等原创性研究项目”专项,加大对基础性、前瞻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

二是在“十四五”国家科技计划中,安排钢铁生产的副产品CO、CO2高效绿色应用及多行业协同应用方面的技术研究项目,减少碳排放,促进钢铁、能源、化工等多行业绿色协同发展。

三是钢铁行业的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不是一个行业单独可以完成的,建议国家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的协调研究机构,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社会各有关行业减少碳消耗、研究促进碳在行业之间的循环利用的支持政策及具体技术。

记者:当前钢铁行业正在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您对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有哪些建议?

袁伟霞:在钢铁等各行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为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创造条件,也是培养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生涯拓宽了通道,关系到技能人才成长和切身利益,充分体现技能人才在生产一线的自身价值。鉴于目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属地备案工作遇到的问题,造成行业等级认定工作无法开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请国家人社部尽快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属地备案具体工作程序规定和工作要求,做到全国一盘棋,不要各行其是。

二是由行业协会按要求将所需备案材料交国家人社部,由国家人社部转交地方人社部门办理属地备案手续,并督促办理。

三是根据国务院推进“放管服”和职业资格改革要求,请国家人社部加强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调研沟通,制定出更加契合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明确行业协会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行业协会利用其技术优势,与时俱进、客观公正地发挥作用。

四是对职业技能补贴的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目前的补贴方式成效进行调研,补贴不限于地方备案的鉴定机构,可以通过行业职业技能编号和对一年以上的社保查询相结合即可实施,避免目前补贴中利益分割、突击花钱等问题的出现。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