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焰:打造“五大优势”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社        发布时间:2021-10-25


分享到:0

本报记者 罗忠河 实习记者 贾林海

陈晓莉

“今年下半年,钢铁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钢铁产量仍在高位,钢铁产品价格近期震荡走弱,铁矿石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主要下游行业增速放缓,下游需求降温明显。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加剧了相关产品的国内竞争,上下游的剪刀差给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7月26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二次会议召开前夕,钢协副会长,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对今年下半年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做出预测,“我们要全面理性辩证地看待形势变化,牢固树立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坚持眼睛向内,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围绕生产经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内容,张功焰与《中国冶金报》记者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记者:首钢今年上半年有哪些工作亮点?“十四五”时期,首钢将从哪些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张功焰:今年上半年,首钢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经营业绩。一是生产运行顺稳高效。钢铁板块各基地生产保持高水平稳定顺行,各条产线全面达产达效。二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端领先、战略产品和EVI(供应商先期介入)供货量均创历史新高。三是首钢园区开发建设展现出新形象。园区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区域活力得到释放。四是产融结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这里指“首钢绿能”)试点取得突破,首钢转型发展搭上公募REITs“头班车”。五是企业改革持续深化。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

首钢在钢铁产业方面提出的“十四五”发展目标是:做优做强钢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专业化程度高、精细化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布局合理、高效运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钢铁产业集团。首钢将通过抓实“七项任务”(一是引领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制造;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精品制造;三是促进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四是聚焦价值创造,推进精益制造;五是升级营销体系,推进精准服务;六是优化总体布局,推进资源协同;七是强化资本运作,推进产融结合),打造产品、质量、成本、服务、技术“五大优势”,实现钢铁主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面对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和“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等压力,首钢下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在目前通过全流程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和公示的17家钢企中,首钢占据3席,分别为迁钢、京唐、长钢,请问“十四五”期间在低碳绿色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张功焰:为落实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实现“双碳”目标,首钢将聚焦钢铁主业、新产业、产融结合、园区开发4个方向,大力培育优质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持续做优做强钢铁主业。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强化对标一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加快培育新产业,将发展前景好、盈利模式清晰、能对接资本市场的产业纳入培育产业,并给予重点资源支持。三是深化产融结合,持续提升首钢财务公司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集团资金管控平台作用,积极推进集团供应链金融建设;进一步发挥首钢基金公司的“孵化器”作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助力集团产业发展和园区开发。四是有序推进北京园区开发,把服务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抓紧抓好。五是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履行好“双百企业”和北京市国企改革综合试点责任,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激发活力。

“十四五”时期,首钢将坚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精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推动先进工艺技术自主创新,加快运用新工艺,持续引领钢铁绿色制造,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一是积极优化工艺流程结构和能源结构。强化操作控制燃料比,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发挥球团工序能耗优势,降低高炉工序能源消耗;以废钢资源边际利润和产品质量技术需求为条件,加快突破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提高转炉废钢比例。

二是加速实现固废减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围绕绿色制造,在污染物深度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次能源回收等方面开发新技术。开发全流程炉渣减排及钢铁厂内部炉渣再利用技术,降低吨钢炉渣排放量。持续推进开发一次、二次除尘灰的有价元素回收技术,实现除尘灰的多渠道应用。开发脱硫灰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脱硫灰在水泥行业的应用。推进中水多级除盐技术,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率。

三是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跟进能源技术进步,研究探索富氧燃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高炉富氧量,推进高炉工序天然气、焦炉煤气掺烧技术应用研究与经济性分析,有计划地推进清洁能源替代。

四是坚持高端电工钢技术发展研究,着力推进和研发绿色钢铁产品。无取向高牌号和取向高磁感、薄规格电工钢产品保持领先地位,引领国家机电设备应用领域能耗水平不断进步。通过服务于结构轻量化设计、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制造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满足下游产品技术特性与要求,降低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

记者:今年是《新首钢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首钢目前在发展建设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方面有哪些成就?

张功焰:《行动计划》为首钢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首钢地区已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

一是规划设计取得重大突破。首钢园区北区、南区、东南区控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部取得批复,手续办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承载功能及任务、系统性的空间和产业规划均得到各界认可,为实质性、规模化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空间载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工业遗存能保则保、能用则用、分区分类、保用结合的原则,高炉、筒仓等一批历史构筑物改造工程焕发出特色工业风貌。首钢厂东门广场、群明湖、绿轴景观、三高炉及秀池、高线公园示范段、长安街西延等景观提升工程,形成了大尺度生态空间和景观视廊,“山—水—工业遗存特色景观体系”初步形成。

三是产业生态集聚效应凸显。围绕体育+、数字智能、文化创意、高端商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努力拓展客户资源;高标准推进产业规划及布局落位,获得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品牌中心、市游戏创新体验区、科幻产业聚集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区、中关村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授牌;连续举办中国科幻大会、电竞北京2020、北京时装周等一批时尚体验和品牌发布活动,提升了首钢园的品牌影响力。

记者:首钢目前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做了哪些筹备工作?

张功焰:首钢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全力保障冬奥会举办。

一是抓好场馆建设工作。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会正式比赛场地,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交付、当年投用”,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第一个交付运营的正式比赛场馆。利用精煤车间改造的国家体育总局冬训中心已成为花滑、冰球、冰壶、短道速滑国家队集训场馆。目前,首钢园区内的冬奥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已全部具备赛事承办条件。

二是抓好服务保障工作。首钢成立首钢园运动中心、冬奥物业事业部,为冬奥组委、国家冬训队全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中芬(中国与芬兰)冬季运动年开幕式、冬奥吉祥物发布会服务工作。当前,首钢正在完善园区内部赛时联合运营保障体系,编制对应专业保障方案,全力配合做好测试活动和场馆服务保障等有关工作。

首钢还超前谋划冬奥会后首钢园区的发展。一是根据北京冬奥组委场馆遗产计划,充分挖掘“双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园区价值,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模式及商业运营,切实让冬奥资源为园区发展赋能。二是积极培育发展“体育+、科技+”产业生态,把首钢园区打造成为综合性“孵化器”、加速器,推动体育与高端商务金融、文化传媒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吸引、服务国际知名企业和人才,推动国际创新交流。四是注重“招大引强”,加大重大项目引进力度,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培育产业生态。五是做好重大活动和特色活动策划,进一步聚集人气,提升区域活力和热度。

记者:首钢目前在国企深化改革综合试点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十四五”时期将如何深化改革?

张功焰:从上世纪50年代的“基建投资大包干”、80年代的递增包干承包制,到本世纪之初的首钢大搬迁,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改革创新基因融入了首钢的血脉。2017年,首钢成为北京市首家深化改革综合试点单位,2018年入选国企改革“双百企业”,首钢再次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近几年来,按照《首钢深化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和《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双百行动”重点工作计划》,首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力推进管控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努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一是构建新型管控体系。推动工厂化管理向集团化管控转变,建立新的总部管控体系;组建钢铁板块平台,将钢铁指挥机关迁至河北唐山,实现了生产管理的下沉;组建股权平台,推动传统非钢产业协同发展;组建园区平台,推进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制订完善集团管控权力清单,实现“三位一体”(权力清单、规章制度、风控手册)制度管理体系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搭建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是初步建立内部市场化机制。坚持正向激励,建立投资回报机制;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建立内部债务清偿机制,化解了一批内部“三角债”(指企业之间拖欠货款所形成的连锁债务关系);突出效率效益导向,建立工效挂钩联动机制,发挥薪酬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

三是持续推进企业退出。首钢提出“退出也是生产力”,集团上下形成共识,使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资产质量得到改善;持续推进产权关系与管理关系优化和企业层级压缩工作;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完成北京地区“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移交。

四是持续推进转型提效。以钢铁板块为切入点先行先试,采取多种渠道分流安置人员;及时总结钢铁板块经验,在非钢产业和园区各单位推广;转型提效工作倒逼企业组织、机制、人员素质、技术进步等各方面不断提升,企业进入了效率效益提升、人均收入增长、工资总额得到合理管控的良性发展轨道。

下一步,首钢将聚焦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进一步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加快实现公司治理从“有形”向“有效”转变;进一步规范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权责界限,实行经理层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和董事会对经理层考核评价的制度;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开展“三降一减一提升”(降杠杆、降“两金”、降成本,减亏损,提升质量效益)专项行动;深化合规管理试点工作,建立集团合规管理体系。

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改革,形成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制度体系;强化各企业市场主体意识,建立投资效益与年度经营目标联动管理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参股企业管理机制。

三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转型提效,大力压缩企业层级,精简机构,优化劳动组织,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5%以上;持续推进产业聚焦,探索用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形成发展合力。

记者:“十三五”期间,首钢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有哪些?

张功焰:“十三五”期间,首钢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果丰硕。

一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三大战略产品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一批高端产品应用于西电东输、中俄东线、雄安新区、冬奥场馆等重大工程;5项新产品实现全球首发,35项新产品实现国内首发。

二是重大工艺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钢铁流程超低排放技术、高效洁净钢生产技术、二次冷轧技术等取得长足进步。

三是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完善。首钢“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正式运行,实现了科技资源、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协同共享。

四是科技创新成果量质齐升。“十三五”时期,首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0项,其中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200件,其中有发明专利1500件;主持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40项,其中有国际标准10项。

“十四五”期间,首钢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努力成为钢铁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技术创新的新高地。

一是持续优化产品和用户结构。做强三大战略产品,打造热轧交通用钢、集装箱用钢、耐火耐候钢等一批主打产品和特色产品,培育一批首发产品,实现引领市场。

二是着眼高效制造、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推进重大工艺攻关,重点围绕高炉高效低耗冶炼、炼钢流程高效层流生产体系、污染物深度处理及环保降成本、智慧工厂建设等方面;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首创工艺,持续提升产线制造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会议系统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