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以“加强能力建设,共建美好未来”为主题的工程能力国际论坛在北京闭幕。受邀参加大会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国际组织和国别组织的代表和境内外有关方面代表出席闭幕式,并共同发布共识文件。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和代表围绕“加强能力建设,共建美好未来”主题,奉献了10个特邀报告、2场专题论坛,探讨了工程能力标准体系建设、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等议题,对提升工程能力、加强工程能力国际互认交流形成广泛共识。为保证共识文件务实有效,经征求与会代表意见,反复斟酌修改并与各方讨论,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在与会各方一致认可后,形成了工程能力国际论坛共识。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全球首席执行官Nigel Fine和菲律宾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主席Lydia Tansinsin共同宣读了共识文件。
共识指出,与会各方充分意识到,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工程师国际流动日益增多,工程技术新发展目标对工程师的胜任能力提出新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愈加迫切,全球工程界面临严峻挑战。未来的工程教育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工程问题。未来的工程能力建设需要关注非技术因素,将工程职业与环境和人类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未来的工程能力建设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要积极推动跨学科、跨国家、跨区域的合作交流。与会各方一致认为,构建世界范围广泛适用的工程专业认证体系至关重要。与会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全球性的对话与多边互认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提升世界工程师能力,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2018年工程能力国际论坛共识
(2018年11月22日)
我们,来自全球工程界和工程教育界的朋友们,2018年11月21日-23日相聚北京,以“加强能力建设,共建美好未来”为主题,举办工程能力国际论坛。
工程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可持续的自然环境,依靠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工程实践正在发生变化。迅速变化的世界为工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工程能力建设的未来。
我们意识到:
当前全球工程界面临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也发生着深刻变革,各国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流动和交流日益增多。同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各国对工程技术的新发展目标,要求工程师肩负更大责任,也对各国工程能力和工程师的胜任力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满足这些要求是世界工程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未来的工程教育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工程师不仅要能洞察某一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更要能与不同学科、不同国家的人并肩合作,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创新性、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未来的工程能力建设需要关注非技术因素。要关注人与社会、关注自然,推动可持续发展。要深刻理解工程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加强工程伦理、人文素养、资源环境、创业精神的培养,将工程职业与环境和人类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未来的工程能力建设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工程人才,要积极推动工程知识、技术、人才的跨学科、跨国家和跨区域的流动与合作。
我们认为,一项世界范围广泛适用的工程专业认证体系对未来工程能力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国际工程界应重点关注以下任务:
1. 使命愿景。工程肩负着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更加美好世界的重任。塑造符合全球经济社会新发展要求的工程师能力、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是各方共同愿景。
2. 合作平台。工程能力国际论坛是促进世界工程界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创新工程能力互认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对话合作机制,将促进更大范围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 认证体系。探索构建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及新技术发展要求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工程能力标准,推动世界各国(地区)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工程能力标准的国际互认,对提升工程师能力和促进工程师国际交流,乃至未来全球工程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呼吁,全球工程界高度重视工程能力建设,并通过全球性的对话与多边互认积极推动国际合作。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升世界工程师能力,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