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韩婕)国新办27日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这一问题时表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叶民表示,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产业、能源、运输、消费结构调整,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在叶民看来,应对气候变化也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内容。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具有显著的协同效益,将从源头上改善环境质量、丰富环境治理手段、提高环境治理效率、节约环境治理成本。
叶民同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还是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我国坚持多边主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坚定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不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谈及中国将采取何种措施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履约和透明度的建设,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孙桢表示,下一步,我国将不断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支撑保障能力,确保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统计体系能够满足《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新要求,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据孙桢介绍,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的透明度建设受到广泛关注。截至目前,我国共提交了3次国家信息通报和2次两年更新报告,包含5个年度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健全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提出了涵盖5个大类36个指标的统计指标体系,构建了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报表制度。
在企业层面,孙桢表示,我国出台了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组织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工作。近期,我国还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