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超低排放改造的“两难”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9-07-22


分享到:0

距离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第一阶段任务的完成已不足一年半时间

超低排放改造如同撑杆跳高很多钢企在落实中颇有隐忧甚至没有勇气去面对对风险的承受对成本的把控以及对效益的预测归根结底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

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今年我们在超低排放改造上已投入了40亿元后续还要继续投但钱是个大问题因为我们的利润还在减少,6月份吨钢利润不到100,7月以来吨钢利润基本为零没赚到钱这比起前两年差远了那时的吨钢利润能达到800甚至是破千元。”

713日举行的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很多钢企人士表达了类似的担忧。20194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下称意见》),不仅对末端治理后的超低排放指标提出明确要求还要求加强全过程全系统全产业链的污染治理

意见给出的时间任务表是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企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有序推进其他地区钢企超低排放改造工作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企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何文波表示,《意见有关要求代表了当今时代全球钢铁业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排放指标和要求但目前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比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能否长期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尚需时间验证高炉煤气精脱硫等技术仍需要创新突破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听到很多企业反映治理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颇具难度和风险改造投资巨大运行费用高昂。”何文波介绍他同时认为超低排放是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其改造将带来投资规模研发创新钢铁制造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革命

两难滋味

王成恩(化名)是一家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环保部的负责人他所在的企业已具备年产钢能力1300万吨以上他深知这种两难的滋味。717他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种忧虑:“现在我们就面临着两难的处境其实目前就承受着利润大幅下滑的压力继续大量投入造成企业重大风险甚至是倒闭都是有可能的。”

至于以后到底会是何种结果在王成恩看来风险不好估量终归还是要看市场。“但现在这些都顾不上只能投入。”他告诉经济观察报,“但就算是临时克服了这些困难勒紧裤腰带也要上很可能要过紧日子。”

成本问题已经显现王成恩表示近期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钢价不行下游需求不怎么好企业基本没有盈利这是一件很危险事情他说:“因为我们今年用在超低排放改造上的资金就多达数十亿元本来就承受重压据他讲在同行之间基本都有这样的感受。”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何文波也介绍了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据一些环保投入较大的钢企反映为实现超低排放他们的环保运行成本已达到每吨260元到270元的水平按这个水平计算全国一年生产9亿吨到10亿吨所支付的环保成本可能会接近中国西部一个省的GDP。

行业也在为此探寻解决思路何文波在前述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就呼吁各级政府应对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给予更多激励实施更加有效的差别化管控”。社会激励机制也一定要导向那些环保水平先进的企业

我们决不允许把环保水平低投入少的企业和环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环境中竞争如果有那样的现象就是监管工作的失职是不符合公正监管原则的我们要坚决反对。”何文波表示:“我们不仅关心钢铁产能是否过剩还要关心清洁产能是否足够如果政府监管不能让环保绩效高的企业多生产多挣钱那就不是真正的监管。”

在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看来现在钢铁行业排放量大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本轮超低排放改造的潜力很大他表示今后要将建设工程质量低劣的环保公司和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低的运维机构列入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相关钢企也要纳入当地重污染应急停限产清单并对失信企业在行政审批资质认定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政府招投标等方面予以限制

刘炳江说:“监管要让环保绩效优的企业更加优异树立环保标杆能否达到超低排放是钢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关键今后要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

强制时代的考验

超低排放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进入到了强制时代在欧冶云商首席分析师曾节胜看来目前能真正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钢铁产能估计也就三成左右

王成恩认为国家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给人感觉是从鼓励到强制实施成为一项硬性指标了但目前很多钢企还没完全转变过来如果之前没有基础现在搞就很难企业也会犹豫要不要投钱这是个大问题

我们所投的数十亿元正在过程中还没有见到底一切都没形成产出大概还需要23年时间。”王成恩坦言这个阶段是最难熬的而且还不考虑行业走下坡路不景气等因素如果利润大幅缩减那我们面临的风险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让王成恩感觉比较棘手的一项工作是建环保管控制一体化平台这对企业排放达标有着特殊的意味它不仅可以对厂区内每一个排放点位可见可视及时了解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情况而且能使排放信息公开透明。“这是一个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在行业内少数企业做到了从今年开始我们也在着手做现在正在和有关方面进行技术交流也要花几个亿这同样是一个巨大成本。”他说

其实不只是王成恩所在的企业其它钢企也面临着一场严峻考验尽管实现超低排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现在要求和标准都格外严很可能兼顾不到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

曾节胜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超低排放是一个必然趋势有些大的钢企本身基础就好,2016-2018年效益都还不错前期就已投了很多钱。“但如果往后压力比较大效益不好的话那它们就有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能不投就不投或是少投其实很多中小钢企就有这些问题由于资金紧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它们会犹豫观望徘徊不前。”曾节胜分析

此外也有很多钢企虽然设备上投了很多钱但在执行中间可能要打折扣曾节胜解释上大型环保设备设施真落实的话各种电费能耗维护费用就特别高很多企业设备要么白天开晚上关要么白天也不开这就无法达到效果

对于企业而言一个科学合理稳定的标准就意味着可以避免重复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在采访中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钢企很希望地方政府在标准制定上做到稳定

王成恩向经济观察报介绍从中央到地方政策标准逐级加严不管是时间上还是力度上国家标准是统一的各地方标准不一样且比国标高很多都很急切。“很无奈但也得认,”王成恩说

更令他感到无奈和最不适应的是这几年地方标准变得特别快不稳定造成企业的重复投资环保项目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建起来但还没等项目建好标准又加严了

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个特殊背景王成恩所在的企业原来不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范围内今年刚被划入其中而且被划归省会城市管辖要求相对更严

王成恩说:“政府要求国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我们更严格一方面是限产任务另一方面就体现在超低排放改造上我们只有按照要求改不停地改才有可能符合超低排放标准。”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