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冶金报社、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主办,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19(第五届)中国钢铁产业互联网+推进大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
与会嘉宾和代表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时代的新钢铁”主题,就钢铁行业如何在5G时代实现先进技术与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忠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树成,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姚乐出席会议并做报告;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华森,钢协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社长陆闻言为大会致辞;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顾廷权、南钢股份首席信息官张世和、成都积微物联首席产品官陈力、河钢唐钢信息自动化部副部长王映红分享了各自企业关于钢铁智能制造方面的应用、实践,并进行了展望。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陈洪飞主持会议。来自国家及唐山市有关政府部门、有关协会,以及钢企、有关科研院校、媒体单位等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200余人参会。
大会正式开始前,与会嘉宾和代表一同观看了由中国冶金报社出品的钢铁行业宣传片——《中国钢铁让世界更美好(1949~2019)》,获得了阵阵掌声。
会上,李忠娟在题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取向》的报告中指出,我国两业融合相关理论的研究落后美国10年,现阶段面临制造业大而不强、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服务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情况。为此,她分享了两业融合发展相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特瑞德、海信、青岛啤酒、陕鼓等)和服务业企业(华为、网易、小米等)的路径和模式,并指出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制造业的服务化)和反向融合(服务业的工业化)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绩效的提升。
杨华森在致辞中表示,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深入,唐山市钢铁产业将进一步挖掘、释放创新驱动潜能,坚持融合互动,走智能化发展之路,提升工业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
陆闻言在致辞中表示,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必将是绿色+智慧,绿色钢铁和智慧钢铁将对钢铁行业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实现智能制造、智慧生产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他指出,进入5G时代,“互联网+”与钢铁行业作为应用场景的融合将迎来进一步加快、加深的机遇,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的应用预计将驱动钢铁行业下一轮的效率提升和生产变革。
王国栋在题为《钢铁智能制造平台与信息物理系统》的报告中指出,钢铁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数字感知系统。由于钢铁行业数字模型的不确定性、强非线性、极其复杂性,须采用数学模型与AI/大数据结合的方式,以数学模型为基础主线,高效率地实现高精度数字感知,以破解钢铁行业黑箱系统。
姚乐在题为《工业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报告时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要素连接、微服务开发、去中心化治理、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服务5个方面的作用,并指出工业互联网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基础,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战略机遇。
徐树成在题为《唐山市钢铁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报告中介绍了唐山市钢铁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现状,指出务实推进钢铁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互动发展是实现唐山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
张世和在会上分享了南钢数字研发、铁前一体化智慧中心、全流程智慧质量管控系统、智能控制实践等内容,并对未来钢厂进行了展望。
顾廷权在展望5G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时表示,钢企要把握5G机遇发展机遇,龙头钢企要紧紧抓住绿色、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发展的机遇,建立共赢生态圈。
陈力在谈到传统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时指出,在数字智能化时代,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不是简单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也不是单纯地将线下商业模式转移到线上,而是重构整个商业逻辑:融合数据、协同和用户等要素。
王映红在会上介绍了河钢唐钢智能制造架构的三大亮点:ODS(操作数据存储系统)实现针对客户销售订单的质量设计、APS(进阶生产规划及排程系统)实现全局计划排程及库存管理、QMS(质量管理系统)全流程质量管控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性,并设想了钢企智能制造架构,展望了河钢唐钢未来智能制造体系。
最后,中国冶金报社社长助理陈晓莉主持了对话与交流环节,顾廷权、王映红、迁安九江线材自动化处副处长韩国文、陈力就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智能制造项目进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