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牌服务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31


分享到:0

     中国科学院的许多重要活动都选择在北京饭店,因为北京饭店是当时设备最好的饭店,它的安全和服务也都是第一流的。在这里举行活动,召开会议,不仅有保证,也能体现对科学和科学家的尊重。 ↑    对一家饭店来说,安全是第一要素,北京饭店的安全是有名的。早在北平和平解放协议刚刚签订之时,周恩来同志就在西柏坡亲自向北京饭店新任经理王韧交待要注意的问题和有关政策。为了加强保卫工作,一支由优秀官兵组成的警卫部队担负起了北京饭店的保卫工作。就连北京饭店的门卫制度都是周总理亲自修订的,其中一条重要原则“内紧外松”就是周总理添加的。 ↑    安全是每一位员工的职责。出入饭店的人很多,因此,服务员们就牢记贵宾的相貌特征,重要的客人只要来过一次,饭店的服务人员就会记住他们,再见面时,绝不会问:“您找谁?”这样让人尴尬的问题。 ↑    对门卫的要求更严,他们不仅要记住首长和贵宾本人,还要记住他们的汽车牌号。因此,首长和贵宾的车子只要驶近饭店,门卫就能识别出是谁来了,并立刻通知饭店,准备接待。 ↑     北京饭店的安全还来自于员工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客人的钱物是否安全,丢失了能不能很快找到,是一家饭店是否安全的标准之一。北京饭店的员工拾金不昧,在五十年代就蔚成风气,在饭店历年的《简报》当中,这一类的事情占有许多篇幅,可谓屡见不鲜。有一次,一位外宾来找饭店值班经理,说是她的一架照相机放在客房里就不见了。言外之意,有被偷盗的可能。值班经理却笑容可掬地请她再想一想,是不是遗忘在别的地方了。 ↑    “没有,不可能遗忘在别的地方。”失主斩钉截铁地说。 ↑    值班经理立刻组织人帮助寻找,但只在店外找。那位女士很不满意,相机是在饭店里丢的,为什么在外面找?然而不久,相机就在一家照相馆里找到了。原来,是这位女士在冲胶卷时,遗失在那里了。 ↑    满脸羞涩的女士问值班经理:“您怎么会肯定我的照相机遗失在外面了?” ↑    经理说,在北京饭店,许多客人遗失物品后,查找的结果都是失主把东西遗忘在饭店外面,又没有发觉。这已经成了一个规律。 ↑    那位女士感慨地说:“北京饭店是最可靠、最安全的饭店。我以后到中国来,就住北京饭店。” ↑正因为北京饭店安全可靠,有关部门才把重要的客人安排在这里。60 年代,李宗仁归来后,就曾在北京饭店长住了一段时间。也正因为北京饭店安全, 50 年代中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郭永怀、汪德昭等人回国后,也被安排在北京饭店暂住。 ↑    北京饭店长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为重大的国务活动服务,形成了被称为“贴身、贴心”的服务特点。对常客和重要客人,服务人员都有记载,从饮食爱好、脾气禀性、到生活习惯,包括几点睡觉、用多少牙膏、对毛巾温度的要求,甚至喜欢多少度的室温都记得很详细。如:关于郭沫若院长有这样的记载: ↑    饮食习惯:喜吃四川口味,要求菜的口味清淡,鸡、鸭、鱼、肉都吃,对海味和四川小吃感兴趣,蔬菜一般都吃。主食以米饭为主,有时面条和点心也吃,但很少吃馒头。 ↑饮料:喝茶,有时喝白开水。爱喝酒,如茅台、黄酒,但因身体关系,很少喝酒。 ↑    忌讳和注意事项: ↑    1.不吸烟 ↑    2.不喜欢吃甜的带味儿的食品 ↑    3.爱吃辣子,但因医生所限制,现在很少吃。 ↑    有了这些记录,采购人员会按贵宾的喜好采购,厨师会按贵宾喜欢的口味烹制。对首长和贵宾的脾气禀性、性格特点,服务人员都掌握得很细。有的客人脾气急,喝牛奶时不管牛奶是冷还是烫,端起就喝,很容易烫了嘴。服务人员就把牛奶晾到了适宜的温度再给送去。 ↑    因此,北京饭店的员工常能绘声绘色地描述首长和贵宾的性格。据他们说,主管中国科学院工作的陈毅副总理吃饭时却“最不讲科学”。只要有他喜欢的菜上桌,他就会悄悄地问服务员:“我的保健医生来没来?”如果告诉他没有来,陈老总就会喜笑颜开地操着四川口音说:“这下子可好喽,我可以敞开肚皮吃喽。” ↑    50年代中期,某国王子到中国访问,下榻于北京饭店。他对北京饭店的服务非常满意,送小费,员工们又不收,怎么表示他的谢意呢?王子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他走后,该国大使馆庄重地向北京饭店交付了一只精致的箱子,说是王子命他们转交的。打开那只箱子,只见一片金光夺目,原来那竟是满满一箱金条!如果小费的数额也有吉尼斯纪录,那这很可能是世界上数目最大的小费。这些金条自然都上交了,北京饭店不要金条,却打造出了金牌服务。 ↑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