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牺牲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31


分享到:0

1952年12月5日,一团浓重的黄色烟雾笼罩了英国首都伦敦,城市的能见度突然间变得极差,人们走在大街上,无法看清自己的双脚↑↑公共汽车靠打着的手电筒带路缓缓前行,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居民普遍感到呼吸困难。从12月5日到12月9日这短短的几天里,就有4000多人被黄色烟雾夺去生命。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

“伦敦烟雾事件”已过去50年了,英国的一些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伦敦烟雾事件”是英国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忽视环境所产生的严重恶果。↑↑↑ ↑

20世纪50年代,伦敦以煤为燃料的工厂很多,居民生活取暖也主要以煤为主。当时,伦敦市区烟囱林立,其昼夜不停地向空中排放着大量的烟雾。1952年的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处于高气压控制下,加上几天来,伦敦地区“风平浪静”,空气静止不动,而数十万个烟囱却依然喷云吐雾般地释放着滚滚浓烟,致使烟雾越积越多,每立方米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比平时高出6倍,颗粒污染物浓度比平时多9倍,空气变成了毒气,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层,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

其实,从历史上看,早在17世纪,英国就出现过二氧化硫污染现象。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变得更加严重,恶性污染事件频繁发生。据统计,自1948年到1962年,伦敦地区共发生过8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 ↑

伦敦被冠以“雾都”的“美誉”,其实在“美誉”下,伦敦人有一种难以启齿的苦衷,因为“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严重的煤烟污染,不仅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而且给英国的一些珍贵文化遗产留下了难以清除的污迹。凡到过爱丁堡的人都知道,这座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名城,建筑宏伟,风格多样,堪称英国建筑史上的瑰宝。然而,徜徉在爱丁堡的大街小巷就会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古老建筑,都蒙着一层黑黑的污迹,整个城市显得暗淡无光。据称,这些烧煤时代留下的黑色痕迹,现在已无法清除,成为伦敦永久的遗憾。↑↑↑ ↑

为改变这种状况,1956年,英国首次推出了《净化空气法》,该法确定了烟雾控制区,对工业和民用烟雾排放进行了限制。尽管这部法律只针对煤烟排放,对污染物的分类也比较粗糙,但它却为英国以法律的方式治理空气污染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后,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的大量使用和重工业的逐渐减少,大大降低了英国的烟尘污染。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煤烟和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90%,伦敦也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

根据去年的一项调查,目前伦敦的空气质量,已达到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好水平。每当风和日丽,伦敦碧蓝如洗的天空和变幻多姿的白云,给所有到过这里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的空气治理就此万事大吉了,因为一个新的污染源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这便是汽车尾气污染。汽车尾气虽不像当年的烟雾那样遮天蔽日,但它对人类健康同样具有致命的杀伤力。特别是汽车尾气中排出的大量氮氧化物、易挥发有机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引发癌症、心脏病和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据英国空气清洁协会统计,英国每年有大约5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去世。↑↑↑ ↑

为了抑制汽车尾气污染,近年来,英国政府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首先是加强对主要污染物的限制与监测。1997年,英国在“空气质量战略”中,提出了要严格限制苯、一氧化碳、铅、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等8种主要污染物,要求在2003至2008年,实现对上述污染物的有效控制。围绕这一目标,目前英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600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其中有100多个已进入上述污染物的自动监测网络。↑↑↑ ↑

其次是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英国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在伦敦这样的大都市,由地铁、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组成的城市交通网,像神经一样连接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尽管如此,在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下,英国的公交系统仍然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种状况,英国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公共交通的措施,如在城市主要公路上开辟供公共汽车行驶的专用车道、加强对地铁设施的检修维护、在地铁站附近修建免费或收费低廉的停车场,鼓励公众改乘公共交通工具等。但由于英国的公交系统年代久远,设施老化,再加上罢工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停开停运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公众对公共交通的信心,所以要真正实现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

第三是收取“进城费”。这是伦敦市长列文斯通为减少进入市中心的私人轿车数量而采取的一项别出心裁的措施。凡进入伦敦中心区的车辆,都要交5英镑的“进城费”。这笔收入将用于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伦敦市长的初衷,是希望此举能有效限制每天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数量,但实际效果如何,只有拭目以待了。↑↑↑ ↑

第四是用氢燃料电池等新的技术解决交通污染问题。现在,德、日等国都竞相投巨资开发氢燃料汽车。英国对此也十分重视,一些大学已将其作为重点项目开展研究,如果取得突破,将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

空气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伦敦烟雾事件”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但它对今天的人们仍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发展经济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否则类似“伦敦烟雾事件”这样的生态悲剧必将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