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破坏人体免疫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31


分享到:0

20世纪初,艾滋病开始成为人类的噩梦;10多年后,可怕的埃博拉病毒又一次在非洲出现;2003年初,SARS搅乱了我们的生活;而从2003年12月中旬开始,禽流感从韩国向亚洲地区蔓延,至今已经有十余个亚洲国家报告发现疫情。10余年来,科学家发现:大量原本只在动物间流行的疾病正成为人类新的敌人,而且这种↑↑“↑↑↑转型↑↑”↑↑↑后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呈现蔓延趋势。这些稀奇古怪的病毒来自哪里?它们为什么比过去更频繁地攻击人类?↑↑↑ ↑

在最新一期的法国《快报》周刊里,医学家揭开了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我们人类的免疫防线,正在渐渐变得脆弱起来。↑↑↑ ↑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病毒对宿主具有特异性。这就是说,原本存活于某种动物身上的病毒如果换个宿主--比如说人,它不会繁殖,自然无法对我们兴风作浪。在艾滋病被发现之前,人类知道的只有狂犬病病毒可以由动物传染到人。但是,艾滋病病毒原本存在于猴类身上,后来不知何故发生变异,遂使艾滋病成为我们谈虎色变的顽疾。↑↑↑ ↑

事实上,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动物疾病转移到我们人类的身上,究其原因,人类日益频繁的农业、商业活动要负很大责任。↑↑↑ ↑

第一,人类为进行大规模农耕活动,频繁向大自然索要土地,从而使豢养的家畜有机会接触到过去很难碰到的野生动物。1998年,马来西亚发现尼巴病毒(Ni-pah),导致105人死亡。这种病毒的传播途径就是林中蝙蝠--家猪--人。↑↑↑ ↑

第二,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度增长,在城市化进程中造成人口居住过于集中,这种情况也为病毒传播推波助澜。以非洲和南美洲流行的黄热病为例,其病毒原来只在猴子身上发现,后来有个别携带病毒的猴子从城乡结合部顺着公路↑↑“↑↑↑侵入↑↑”↑↑↑人口密集而公共卫生设施漏洞甚多的城市,便把黄热病带到居民之间。↑↑↑ ↑

第三,在现代交通里发挥重要作用的飞机,也是病毒传播最好的运输者。1999年,尼罗河病毒正是借着飞机的翅膀穿洋越海,从非洲传播开来。↑↑“↑↑↑尼罗河病毒原来只在非洲发现过,↑↑”↑↑↑流行病史学家说,↑↑“↑↑↑后来开始在南欧出现,接着散布到美国西海岸,然后是加勒比海地区和加拿大。在中世纪,这种病毒只能通过飞鸟的双翼传播,因此成功登陆大洋彼岸的可能性并不大。飞机的出现让它很容易突破地理上的传播限制。↑↑”↑↑↑↑↑ ↑

第四,人类为可持续性发展而采取的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无形中也助了病毒一臂之力。20世纪初,由于DDT的大量使用,蚊子数量得到控制,通过蚊子传播的疟疾慢慢不再困扰欧洲。后来出于环保考虑,DDT被禁止使用,蚊子又开始恢复原气,人类对疟疾的控制渐渐不再那么得心应手。↑↑↑ ↑

第五,除去人类活动的影响外,全球气候趋向变暖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全球平均气温每提高半摄氏度,由病毒引发的流行病病例,就将以两倍的速度增长。以北半球为例,气候变暖引发的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原来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各种昆虫,特别是蚊子和苍蝇,正一年接一年向北方↑↑“↑↑↑挺进↑↑”↑↑↑。它们中一些适应性强的品种甚至越过地中海,出现在欧洲南部。比如说登革热,现在全球每年有5000万人感染上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发病区域从热带逐渐向北扩散。↑↑↑ ↑

面对渐渐变得脆弱的免疫防线,流行病学专家认为,我们也不必变得太过悲观。↑↑↑ ↑

当地政府采取透明而果断的措施,全球加强同步合作,就可以有效遏制住病毒蔓延的脚步--我们与流行病所进行的斗争,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