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禽流感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31


分享到:0

什么是禽流感↑↑↑ ↑

 ↑↑↑ ↑

据有关专家解释,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病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

禽流感发病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以及病毒毒力、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的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组合方式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从H1到H15的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类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

 ↑↑↑ ↑

人为何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

 ↑↑↑ ↑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

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 ↑

有专家认为,很可能是历史上在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应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保持警惕。截至目前,我国内地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我国已经掌握了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 ↑

 ↑↑↑ ↑

人患禽流感后会有哪些症状↑↑↑ ↑

 ↑↑↑ ↑

人类感染上禽流感后的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能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结膜炎,患者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身体状况良好,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会因病情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专家建议,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

 ↑↑↑ ↑

人与人之间会传播禽流感病毒吗↑↑↑ ↑

 ↑↑↑ ↑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都没有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禽流感的事例。但也有专家认为,一旦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病毒重组,从理论上说,就可能通过人与人传播。届时,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人类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样。↑↑↑ ↑

两种病毒的重组有一个生物学特性,就是其中一种病毒首先发生了变异。但是禽流感对人类还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传播到何种程度会变异,谁也无法预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施光峰教授表示,如果所有医务工作者都保持深刻警惕,关注其发展,那么找到它的流行规律、防治方法就并非不可能。↑↑↑ ↑

 ↑↑↑ ↑

吃鸡鸭鹅肉会被传染禽流感吗↑↑↑ ↑

 ↑↑↑ ↑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未经煮熟煮透即食用,病毒就很可能进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后如果存活,是否会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内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在此情况下,只有对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采取封锁措施以控制其蔓延趋势。↑↑↑ ↑

目前,我国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国内也尚未发生人患禽流感的病例,正规市场的家禽可放心食用,关键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

 ↑↑↑ ↑

如何预防禽流感传染↑↑↑ ↑

 ↑↑↑ ↑

质检总局提出了预防禽流感的7条建议,分别是避免接触染病的禽类,如鸡、鸭;避免与禽流感患者接触;避免食用活的或未经煮熟的鸡鸭;在疫区的人员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自己的眼、鼻、口;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要及时就诊。↑↑↑ ↑

有专家提出,高温是禽流感病毒的↑↑“↑↑克星↑↑”↑↑。↑↑↑ ↑

针对部分人对禽流感是否会像SARS一样到处传播的担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兽医专家沈荣显先生认为,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粪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在空气中的扩散而传播的。禽流感病毒可高温灭活,70℃需2min,60℃需10min,40℃需20min。↑↑↑ ↑

 ↑↑↑ ↑

禽流感引起的反思↑↑↑ ↑

反思一:亚洲养育了世界51%的人口,面临巨大的食物需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众多国家都有饲养家禽、家畜的传统。高密度的禽畜饲养农场比比皆是,而绝大多数农场动物的生存环境难以得到保障。在东南亚和中国南方某些地区,一些农场鸡舍就设在猪圈之上,鸡排泄物直接掉在猪的食槽中,恶劣拥挤的饲养条件下,被养殖动物免疫力本来就很低,再加上催熟激素的滥用使得禽畜的生长周期过短(据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一些地区市场上销售的鸡的成熟周期不足40天),这些本来发育就不正常的动物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 ↑

在很多地区,养殖户习惯将多种禽类混养,一个禽场里往往饲养着鸡、鸭、鹅等多种禽类。过高密度的禽畜饲养,家禽混养和恶劣的运输条件使笼舍卫生标准大打折扣,更成倍增加了动物间传染病传播的速率和面积。禽流感的产生及快速蔓延与恶劣的高密度禽畜饲养条件有关。我国应尽快根据国际标准出台动物福利法以保证被饲养动物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的健康。↑↑↑ ↑

反思二:正如SARS给亚洲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一样,禽流感可能使我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变革。出卖活禽和↑↑“↑↑当街点杀↑↑”↑↑这种方式在发达国家早已销声匿迹,而在亚洲国家和地区还是司空见惯的,并成为市场一景,这一点,必须改变。↑↑↑ ↑

反思三:有相当一部分中国南方人和东南亚人什么动物都敢养,什么动物都敢吃。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增加了人和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也就增加了罹患动物疫源性疾病的机会。↑↑↑ ↑

反思四:家禽、家畜市场管理混乱,有法不依的现象普遍存在。↑↑↑ ↑

正是由于SARS和禽流感的肆虐,当前存在的各种风俗陋习,市场体制和卫生监测体系中的问题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才被提到议事日程。最近,没有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北京率先发布了↑↑“↑↑禁宰活禽令↑↑”↑↑。这正是改变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提高的体现。↑↑↑ ↑

禽流感袭击亚洲,是灾难,是挑战,也是机遇。↑↑↑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