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吃喝中破坏环境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31


分享到:0

据一份日前公布的《北京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得知,环境保护已成为北京公众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人们对环境保护感兴趣程度已达到了93↑↑.↑↑↑3%,环保问题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可谁又知道我们在日常吃喝中的某些看似极平常的行为,却正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我们的环境……↑↑↑ ↑

 ↑↑↑↑ ↑

冷冻食品多耗费10倍的能量↑↑↑ ↑

 ↑↑↑↑ ↑

冷藏食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确实增加了能源消耗,加重了地球的生态负担。冷冻食品通常比它们的新鲜状态需要多耗费10多倍的能量。据统计,1960年,美国人食用的马铃薯中92%是新鲜的,但到了1989年,美国人食用的冷冻马铃薯几乎和新鲜的一样多;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欧,冷冻食品的人均销量增加了一倍;在日本,1987年,平均每周在冰箱里贮备300吨的轻冻或冷冻食品。冷冻和冷藏食品也是发展中国家电力消费增长最快的一项支出。↑↑↑ ↑

除了耗费电力,冰箱释放的氟里昂也是“谋杀”臭氧层的凶手之一。↑↑↑ ↑

 ↑↑↑↑ ↑

越洋食品欠下巨额生态账单↑↑↑ ↑

 ↑↑↑↑ ↑

现代生活的供给线遍布全球。北欧人吃着从希腊运来的新鲜蔬菜,日本人成吨地食用着澳大利亚的鸵鸟肉和空运来的美国樱桃,美国人食用来自于7000km以外的葡萄,智利人饮用来源于巴西的橘子汁,欧洲人从遥远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获取水果,甚至发展中国家许多城市新鲜而繁多的水果、蔬菜和物品也空运自遥远的地方。↑↑↑ ↑

而众所周知,那些远距离运输工具,不仅耗费汽油这样的不可再生资源,还会污染环境。比如,汽车尾气占大气污染的60%以上;而飞机虽然不会在人们呼吸的地球表层污染空气,但它们却污染了高空。飞机应对全球范围内由矿物燃料燃烧导致的3%的碳排放量负有责任,并且其他排放物也大大增加了其对全球变暖的责任。根据瑞典化学家罗伯特·埃格利的研究,在飞机飞行的高度空间排放出的臭氧激起了两个危险的连锁反应。一个反应是在对流层产生了“有害的”臭氧,在这一圈层臭氧是潜在的温室气体;另一个反应是在平流层毁坏了“有益的”臭氧,在这一圈层臭氧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的辐射。↑↑↑ ↑

 ↑↑↑↑ ↑

华丽的包装加重环境负担↑↑↑ ↑

 ↑↑↑↑ ↑

在现今的社会中,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品通常有三四层华丽的包装,从超市带回家的这段路程,也要使用纸袋或塑料袋,并且这种包装一般用过一次也就扔掉了。商品的过分包装,加重了供养人们的生态系统的负担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

许多包装纯粹是装饰性的并无任何实用价值,但为此却要付出很大的环境代价,如为了光鲜和招徕顾客而将只能保存一个星期的西红柿和青椒装进能持续污染一个世纪的泡沫塑料盘中出售。↑↑↑ ↑

世界范围内日益高涨的包装消费,在饮料工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消费者正以日益上涨的速度饮用啤酒、饮料、瓶装水和其他装在一次性容器中的饮品,为了盛装饮品每年制造和扔掉了至少2万亿个瓶子、罐头盒、塑料纸箱和塑料杯,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产生了较多的垃圾和废物,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增长,并且这些环境影响大多是分散的、看似微小的,但聚集在一起却是巨大的、惊人的,这就是所谓的“微小的暴行”。我们不仅仅应把注意力集中于耸人听闻的恶性事件,更应集中于这些“微小的暴行”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