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食品的“功”与“过”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31


分享到:0

植物黄油可以降低胆固醇,番茄酱可以防癌……”。一则则迷人的广告让消费者把钱花得舒舒服服,消费者接受了“功能食品能防病治病”这个概念。↑↑↑ ↑

一时间,功能食品风靡世界,仅德国各种功能食品的年销售额就达25亿欧元,据说这个数字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型食品生产商和制药企业均看好功能食品这个市场,估计到2011年,德国功能食品市场占有率将从现在的2%增加到4%。↑↑↑ ↑

然而,德国的科学家们对目前各种功能食品堂而皇之地出售这种状况感到忧虑。德国图宾根大学医院主任药剂师认为,真正没有副作用、“干干净净”的临床药物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存在的。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对健康有益的异黄酮,其实是一种与荷尔蒙相似的物质,在1g大豆蛋白中就含有3~4mg这种物质。一份研究报告称,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和膀胱癌的发病率是那些食大豆多的国家的8倍之多,每个亚洲人每天异黄酮摄入量为50mg,而每个欧洲人每天摄入量不足5mg,于是有人马上得出结论,即大豆防癌。事实上,这个结论下得有些过早。异黄酮虽能降低妇女体内雌激素,但这种作用只能持续到妇女更年期,此后异黄酮在妇女体内便不再起作用,也会引发癌症。↑↑↑ ↑

科学家在成年老鼠身上植入乳腺癌细胞,并给它们喂食专门食物,一段时间后真的长出肿瘤,而且值得深思的是,在它们体内发现了大豆异黄酮。德国专家认为,大豆和异黄酮能否防乳腺癌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据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也提出类似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大豆和异黄酮的作用。↑↑↑ ↑

既然功能食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它们为什么又能那么迅猛地占领市场,征服那么大的消费群体呢↑↑原因很简单。这些食品虽含激素、维生素等物质,但它们无需像药品↑↑那样严格审批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走上货架,顺利登上消费者餐桌。目前,欧洲还没有制定有关限制功能食品的法律,是否需要进行审批也没有专门法律条文。↑↑↑ ↑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食品”这一概念在不断延伸。人们只须观察一下超级市场的货架就会发现,大量又像药又像食品样的东西时时诱惑着消费者。如,美国魁克食品公司贴有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标志的燕麦片包装盒上清晰地写到:本公司的燕麦片可防心血管病;传统食品生产公司亨氏生产的番茄酱饼上写着:番茄红素含量高,经常食用可防前列腺癌和卵巢癌;更有甚者,韩国某公司生产的“爱因斯坦”牌牛奶,据说含有可增加人体神经细胞的DHA成份,并大力向大学生们推销。可以判定,现在的食品生产企业只需几个月就可以推出一种产品,它们的目的很明确,让自己的口袋迅速鼓起来。↑↑↑ ↑

从目前看,功能食品除了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外,最可怕的问题是消费者受迷惑为自己“开方抓药”,明明有病的患者宁愿去超级市场也不愿去医院。功能食品的危险所在就是让疾病患者在不负责任的广告词中上当受骗。为此,德国食品行业的科学家呼吁,加强对功能食品的监督。德国消费者保护部长屈纳斯特在2002年7月份召开的专家会议上重申,每100g功能食品中胡萝卜素B含量不得超过2mg。因为该物质长期食用会致癌。↑↑↑ ↑

目前,人们对功能食品的爱好程度出乎科学家意料之外,据调查,约有70%被询问者认为,在当今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功能食品能缓解紧张情绪。而德国营养协会主席埃贝杜柏勒认为,从科学角度看,无数种令人惊奇的功能食品都存在着问题,功能食品与普通食品的最大区别是:功能食品对人体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