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海上杀手--水雷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31


分享到:0

水雷是一种海战兵器,在历次海战中应用广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将高新技术运用到水雷上,使水雷武器具有更高的隐蔽性、机动灵活性、可攻击性以及更高的智能化程度,使其在未来海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更加突出。↑↑↑ ↑

导弹式水雷。它是导弹和水雷两种武器的结合。从结构形式上讲,它是水雷或鱼雷的组合体;而从作战使用方式讲,又可分为导弹水雷和水雷导弹。也就是以水雷为战斗部,以火箭为运载体,通过远距离布设,以水雷形式攻击目标的被称为导弹水雷,而以水雷总体方式布设在海底等待时机,以导弹为战斗部攻击水中或水上目标的称为水雷导弹。统称为导弹式水雷。↑↑↑ ↑

导弹式水雷是由水雷和导弹组成的可布设于水中的用于打击水中和水面目标的一种新型水中兵器,导弹式水雷是在火箭上浮水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机动攻势能力更强的雷种,又是为实施导弹攻击寻找的一种更加隐蔽而不易被发现的发射平台。导弹式水雷通常由水面舰布设,或由飞机空投。导弹式水雷的布设分为三个过程,即布设、探测搜索与上浮攻击。空投导弹式水雷是由飞机以一定的抛物弹道投放入水,并坐沉海底。为了使此种布设较浅的导弹式水雷不易被扫雷艇或扫雷直升机发现,布设后的导弹式水雷如同常规沉底雷那样横卧在海底。↑↑↑ ↑

软体水雷。这是日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橡胶或高分子化合物等柔软材料作为雷体的水雷。由于其反射率小,并且布设在海底后形状不定,从而给扫雷时的搜索,探测带来了困难。德国发明的柔性水雷采用橡胶或塑料膜制成柔软性雷体,内装液态炸药。由于液态炸药的声阻与海水的声阻相同,并且柔性药袋在海底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因此扫雷声纳难以探测到这种沉底水雷。↑↑↑ ↑

模块式水雷。这是美国设计的一种水雷结构。它包括两个不同类型的标准模块:第一种为启动部件;第二种为炸药部件。所用的炸药是三硝基甲苯,炸药量为150kg。利用上述模块系统,可减少存放水雷种数,维护保养也较简单,根据需要很容易装成适合各种特殊情况的雷种。例如,可以装配出一种能从各种舰船或直升机上布设的模块水雷。由于其旋转对称的形状,这种水雷很容易从水面舰艇上滚下布设,水雷所需的各种装卸设备可以标准化。↑↑↑ ↑

重力引信水雷。它是采用重力传感器的一种新型水雷。当舰船通过这种水雷的上方时,安装在水雷中的重力计通过鉴别设定在其输出信号的阀值来决定是否引爆。超过规定重的舰船通过水雷上方时就能使水雷起爆,否则重力计就检测不出设定的重力变化。这样,只有用重力与目标舰船同样的物体才能进行扫雷,从而提高了该种水雷的抗扫性能。重力引信水雷是一种非触发水雷,对非磁性、无噪声舰船也能感应,是一种费效比很高的新型水雷。其重力传感器可采用超导重力计,也可用弹簧式重力计、弦线重力计等来检测舰船通过时的重力变化。↑↑↑ ↑

线控水雷。这是由丹麦研制成功的一种由标准电缆控制、用最新工艺制造的MIP-19型水雷系统。MIP-19水雷是一种非触发沉底水雷装有声、磁传感器。同时,它通过控制电缆与岸上的水雷控制装置相连接,可由岸控进入保险、解除保险或起爆,也可自控起爆。作为一种沉底雷使用时适用水深20m。该水雷系统由水雷、配电箱和控制装置组成,由轻型电缆及接头连接,操作方便快捷。当控制电缆被破坏时,水雷自动进入自控状态。↑↑↑ ↑

声纳浮标水雷。这是日本研制的一种水雷。它通过连接电缆将声纳浮标与锚雷或沉底雷组合在一起。声纳浮标水雷分声纳浮标和非触发水雷两部分。在布雷之前,两者是组装在一起的,可由任何一种布雷平台布设。投放到水中之后,由于水的冲击力,解脱装置可使两者分离,声纳浮标因本身的正浮力而上游,而水雷则由本身的自重沉到海底,声纳浮标与水雷之间由电缆连接。如果水较深,也可用锚雷取代沉底雷与声纳浮标相连,形成声纳浮标在水面上,装药浮体立于水中间,雷锚坐沉海底的系留形式,它们之间由电缆和雷索相连。声纳浮标接收由飞机控制中心发出的无线电控制信号,并接收水雷提供的各种数据作为应答信号发送出去,使水雷受控而动作。↑↑↑ ↑

自掩埋水雷。这种水雷是一种可自动掩埋在泥沙中的水雷。它在布设后能以直立状态在海底泥沙中自动全部掩埋,或在硬质海底部分掩埋,它类似沉底雷,但不必使用雷索,因此不会被深水接触的雷具扫除。此种水雷布设较深,所以现役的非接触扫雷具对它无能为力。因此,水雷被泥沙全部掩埋时扫雷声纳也无法搜索到水雷目标。即使在硬质海底。水雷虽是部分被掩埋,但如果雷体部分涂上吸声材料,那么扫雷声纳也难有作为,所以此种水雷的抗扫和抗探能力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