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环保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31


分享到:0

       森林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这是人类早已得到的共识。世界科学界公认: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只有达到30%,才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假如世界上没有森林,其后果将是:450万个生物物种灭绝,全世界70%的淡水白白流入大海,人类将出现淡水危机;生活固碳减少70%,地球上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地球增温;许多地区风速将增加60%~80%,致使亿万人毁于风灾;人类得不到建材和林副产品;许多地区将洪水泛滥;空气严重污染、噪声污染加重、太阳辐射热大大增加。自然环境将变得更加恶劣,致使人类无法生存。↑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人均面积水平的12%;林木蓄积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20位左右。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面积约占国土的38%,而且还以每年1万km2的速度增加。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面积已达262万km2,大大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而且还以每年6700km2的速度扩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下降,数千种动植物濒危,已经有一批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在国土上绝迹。更为严重的是,自然灾害日益加剧:从1950年至1989年,我国平均每年洪涝面积约0.08亿ha,干旱面积约0.2亿ha;而1990年至今则平均每年洪涝面积增至0.17亿ha,干旱面积增至0.23亿ha。以危害剧烈的沙尘暴来说,特大沙尘暴在60年代发生过14次,1990年至1998年发生了23次,而今年入春以来,仅北京市就遭受了8次沙尘暴袭击,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与此同时,旱涝灾害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发展林业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森林生态系统在环境功能上的重要作用:↑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与生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世界上看,1996年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已占世界GDP总量的14%;从我国看,全国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因洪涝灾害减产粮食100多亿kg。↑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据研究,5万ha森林所含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m3的小水库。同时从森林土壤中渗透出来的流水具有无色、无臭、透明度高的特点。↑      森林还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据研究,森林地带只要有1cm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有林地每公顷泥沙流失量为005t,无林地为222t,相差44倍。↑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光合作用使大气中CO2和O2保持数量上的相对平衡,形成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据研究在生长季中1ha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000kg,放出氧气730kg,可供1000人一天呼吸之用。森林还具有强大的蒸发作用,在干旱季节可以降低周围气温,提供一定降水,缓解旱情。↑人们发现,森林植被能吸收SO2、NO2、HF、Cl2、O3及少量PAN。正常树木叶子的有害物质的本底含量很低,但在污染条件下,可增至若干倍,大大净化了空气。↑      降低噪音阻滞粉尘:林带越高宽,减声作用就越显著。据测定,30m宽林带可减噪音6~8dB,50m宽的林带可减噪音20~30dB。↑      当含尘空气经过树林时,动能减小,速度下降,大粒粉尘沉落,小粒粉尘经枝叶滞留吸附,空气含尘量大为减少。有关资料表明,1ha松林每年能滞留粉尘34kg。↑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风在经过林区时,风速平均降低40%~50%。其防风效益是从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两个方面表现的。一条疏透结构的防护林带,其迎风面防风范围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25倍,在防风范围内,风速减低20%~50%。↑      林带保护下的农田,水分蒸发量减少,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比无林保护的农田每亩(667m2)可增产粮食15~35kg。尤其在干旱地区,森林可防风固沙,在沿海地区,森林可防止海风的侵袭。特别是乔木、灌木、草的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防止其沙化。↑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