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高温超导电性领域获新突破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31


分享到:0

据PhysOrg网报道,英国阿伯丁大学科学家通过研究一种含铜和钌的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后,在高温超导电性机理方面获重大突破。研究结果第一次证明了高温超导电性的机理(无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情况下)事实上与晶体点阵相关联。 ↑   金属是由一个晶格单元的原子组成,而金属内的电子可以从原子中分离出来,在晶格内四处“游荡”,这样就使得金属成为电流的传导体。事实上,金属内的原子一直处于振荡状态中,而在晶格内到处游荡的电子会与原子发生碰撞,从而减小了电流量。这就是电阻。所谓超导体就是因为零电阻而无电流损失。 ↑    该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成员 Abbie Mclaughlin 博士指出:“一直以来,我们对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化学物质很感兴趣。特别在合成新的层状式材料方面,因为层状式材料的每一层都会有不同的特性,比如一层具有磁性而另一层则具有超导电性。” ↑    与普通导电体不同的是,超导电体不存在任何电阻,但其特性只能在很低的温度下体现。目前,这一温度为零下113摄氏度。实际应用的产品包括有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和磁悬浮列车中的超导磁。 ↑    能够在零下238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情况下具有超导性能的化合物,被称为“高温超导电体”。这一研究已经困扰了科学家们将近20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整的高温超导电性理论。一旦该理论最终得以完善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设计出在高温情况(可能是室温)下零电阻存在的新超导电材料。 ↑    Mclaughlin博士认为高温超导电性理论的完善将带来大量技术领域的可能性,比如高性能的电动车。同时利用超导电电缆传送电能给用户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因为当前很大数目能量的损耗都是由于电阻的存在。据报道,英国1998年电力电缆传送过程中有7.4%的电能损失是电阻所造成的。 ↑    现在, Mclaughli博士及其同事们发明的新化合物(含有氧化物质的铜和钌)还具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有用特性。首先,在低温条件下具备负磁致电阻。呈现该特性的材料在结合磁场时能增加电子传导性,目前主要应用在计算机的记忆存储设备中。第二,这一新化合物在低温下呈现负热膨胀的特性。大部分材料在加热时会膨胀,但新化合物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负热膨胀及其罕见,实际应用在电子学、牙科等领域。 ↑    Mclaughlin博士还表示,这一研究项目旨在帮助人类更好地掌握高温超导电性理论。他们还希望能更多了解关于负磁致电阻和负热膨胀背后的原理,并且设计出能在室温条件下使用的新材料。 ↑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