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如何补? 专家发声:加强内部培养,将蓝领变白领

       来源: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社        发布时间:2020-07-08


分享到:0

本报记者 樊三彩

623~24日于天津召开的世界智能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以下简称报告),聚焦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人才需求,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方法。

智能化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主题。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钢企是否面临人才缺口,应如何补足?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了上海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郭朝晖、华为智能制造行业解决方案专家顾廷权,请他们结合报告就上述问题谈谈看法。

学校培养的是钢坯,而钢企需要的是钢板

报告认为,受限于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起步较晚、前期积累不足,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面临有效人才供给不足的窘境。《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目标。按照此产业规模目标,预计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有效人才缺口达30万人,特定技术方向和岗位上供需失衡比例尤为突出。

郭朝晖认为,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可以理解为情报员式的智能,即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简单的判断得到一个决策,这个过程其实是把人的知识固化到计算机里。这项工作需要既懂IT(互联网技术)又懂钢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他形象地比喻道:学校培养的是钢坯,而钢企需要的是钢板。因此,这样的人才应主要依靠钢企自身培养,通过职业教育、实践等形式,挖掘并培养相关人才。

顾廷权表示,当前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方向的人才缺口非常大。钢企主要缺的是数据分析、AI(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人才,但目前受限于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社会对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存在偏见等因素,导致企业很难招到需要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他说,加之钢企内部的老员工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实践程度都不深,这就导致了企业智能制造人才的缺口。

引进无法支撑人才需求,多靠内部培养

报告提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供需比严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岗位供需不平衡。当前企业对算法研究岗、应用开发岗和实用技能岗等技术型岗位的人才需求最为旺盛,但其人才供需比分别仅为0.130.170.98。二是不同的技术方向供需不平衡。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在现阶段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但相关技术方向的人才极度稀缺,人才供需比仅为0.230.09,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三是不同区域人才供需不平衡。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川渝地区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资源的主要聚集地,人才需求规模占全国总需求的90.9%,人才供给规模占全国总供给的82.9%

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在钢铁行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钢铁工业来说,智能制造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钢铁企业均面临传统人才较多、新型专业人才不足的现象。同时,各家钢企智能制造发展程度不均衡,造成了对人才的需求度不一。

顾廷权表示,以前钢企实施智能化项目,较多采用外包的方式。但项目落地后,要持续运行、优化升级,对企业内部适配的高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会凸显出来。同时,一些位于发达地区的领头企业招数字化、智能化高端人才尚且困难,更不用提一些中小企业。

仅靠引进支撑不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应主要在内部人才的转型上发力。系统智能来自于专业知识、专家经验和数据智能等,即使将来实现了智能制造,人的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的。顾廷权强调。

据了解,宝武从今年初开始做一项课题,聚焦企业智能化、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该课题设立项目小组及小组负责人,组织一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和需求、对数字化智能化感兴趣的员工,通过培训、考试、认证、竞赛等各种形式进行培养。目前,这个课题主要采取训战结合(培训+实战)的方式,组织人员带着问题、带着项目去干,边干边学。同时,宝武还借助外力,秉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原则,聘请一些行业的知名专家来企业做兼职教练,讲课或指导一些项目实施。

谈及这一课题的重要性,顾廷权认为,以后,数据分析、AI开发应用等将成为一个工程师的基本技能,是开展工作的最低要求。鉴于此,钢企都应着力培养、发展这方面的高、中、低不同层次的人才,比如专家级、进阶级、基础级人才等,为钢企推进智能制造夯实高技能人才基础。

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地淘汰人,

而是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

近几年,钢铁行业通过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刀阔斧去产能,不遗余力调结构、强环保等举措,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行业面貌也焕然一新,但当前社会上对钢铁行业的负面认识仍然较多。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顾廷权强调:一个行业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低端或高端产业、夕阳或朝阳产业,钢铁行业通过转型升级,也可以发展成高科技的现代化行业。智能制造就是钢铁企业的一条现代化路径。

智能制造分两个维度——技术和管理,钢企不仅技术要进步,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流程也需要变革,这就要求人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顾廷权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强调,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地淘汰人,而是应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将人的技能提高,将蓝领培养成白领。当前,钢铁行业正在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各个环节都需要高技能人才的参与。

针对报告提出的政府要加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规划这一建议,顾廷权也表示,为破解人才困境,不仅钢铁企业需要发力,政府、行业也可以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对一些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统筹开展一些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推进智能制造面临的难题还不少(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政府和行业层面的介入,将能发挥较大助益。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