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知识、人才和企业的“立交桥” ——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钢铁行业人才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社        发布时间:2020-11-06


分享到:0

本报记者 张垚

钢铁行业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现状如何、瓶颈在哪?钢铁企业人才培养和员工素质提升的需求如何满足?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管庄校区(原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何进、院长宁晓钧等,就近年来管庄校区面向钢铁行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与《中国冶金报》记者分享了其探索、实践和思考。

杨仁树指出:“北京科技大学从建校起就肩负着‘钢铁强国、科教兴邦’的重任与使命。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搭准钢铁企业脉搏,为国家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搭建知识共享之桥、产教融合之桥、企业人才成长之桥。继续教育的立交桥作用对学校、从业者、企业、行业来说都很有意义。”

注重顶层设计

钢铁行业从业者是一支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的庞大队伍,技术和管理模式更新快。过去,针对这一群体的继续教育往往不够系统和有针对性,2天~5天的课程或者小范围的专题培训也不利于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同步提升。但长时间集中学习,对于在职员工来说也不现实。对此,北科大的方案是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与团队学习相结合。

据了解,北科大继续教育工作,是做过顶层设计的——从研究学校的需要、企业的需要、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明确教育方案——手段是深化产教融合,根本目的是让学校的科研成果和学科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核心是培养人。

宁晓钧表示,钢铁行业从业者,特别是拥有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从业者,在就业以后,都有自我提升和继续教育的定制化需求。为此,北科大分析企业和从业者需求,并结合师资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整合出112个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都对应不同的课程和教师。

经过几年的实践,北科大继续教育内容逐渐形成了政治理论水平、行业发展趋势、经营管理能力等几个大模块,旨在提升学员的岗位胜任力、把培训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融入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

当下,钢铁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而大多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很好地与这个大背景契合。从业者的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也没跟上行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北科大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玉敏还记得,在最初的实践中,一个培训班里有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领域的人,他们的知识背景和需求各不相同,目的却是“为了拿到科大这个证,在企业里晋升就能更快”。“这就让课程进行得非常不顺。更关键的是,这有悖继续教育的初衷。”王玉敏表示。

“继续教育必须能够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组织、管理方案,太过宽泛或死板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钢铁行业;钢铁行业的继续教育应该做到成建制的知识更新,个别和小群体的能力提升会加剧个体素质差异,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同时,‘老师到场、讲完走人’的模式必须摒弃,学员、企业、授课老师甚至当地政府之间需要充分的交流,这不是一张证书能够带来的……”何进列举了前些年钢铁行业继续教育的不足,进一步解释说,北科大继续教育的主体是钢铁行业骨干从业人员,重点是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对这两支队伍,要按照企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和一定前瞻性的知识内容,搭建知识提升和人员交流的平台。

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技术骨干通常不能离线,因此,北科大就努力做到“送教上门”,把培训班建在生产线上。这样做可以直接把教师拉到现场,形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酒钢的某期培训完成后发现,班上每个学员都有至少1项技术改革方案施行,多的学员则有3项。同时,对技术骨干的培训,北科大通常围绕企业的主打产品,通过不同的课程,整建制提升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而对管理干部的培养则要注重拓宽眼界,既要从碎片化的思维变成系统的思考,又要善于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它们,再提出解决方案,这就需要针对企业做出特定的课程设计和形式。通常,北科大继续教育团队会邀请企业的管理干部到北京来,分小组讨论具体问题,再做集体答辩、撰写论文,以此让企业管理干部的思维逐步转变、朋友圈逐步扩大。

帮助钢铁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016年初以来,北科大管庄校区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企业需求,找准实践落点,依托冶金、材料、矿业等一流学科和多门类优势学科,以及校企合作平台、行业学会渠道、产学研基地等,逐步形成了一套针对钢铁行业和制造业企业骨干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方案:一是通过对企业的深度调研,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计划性、持续性的定制方案;二是让企业“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整建制为企业骨干人才搭建知识更新、素质提升、交流共享平台;三是为中青年管理骨干提供政治理论素养、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管理等板块学习内容,将撰写论文、学员论坛作为研讨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四是基于企业发展目标,围绕企业核心产品,为中高层技术骨干提供菜单式、定制式培训方案。总之,每个企业的发展“短板”各不相同,这考验着学校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功力。

企业“出题”,学校“答题”。2018年,中国一重与北科大合作启动“继任者计划”,旨在避免干部队伍老化,加快培养和启用年轻管理人才。3年来,北科大管庄校区共举办4期中国一重青年骨干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精心设置5大模块近40门课程。中国一重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缺什么补什么”菜单式的人才培训模式,紧密围绕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发展痛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综合思维,引入案例教学、沙盘模拟和研讨学习等多种培训形式,有效地提升了学员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领导能力。通过跟踪评价,在参训的199名结业学员中获得提拔、重用、列入有发展潜质者共有77人,约占参训人数的40%。

2018年至今,北科大管庄校区与酒钢宏兴连续开展3期中高层次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现场培训项目。据统计,共计600多名酒钢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参与了人才培训项目。

当代钢铁行业继续教育,应能使企业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学员们解渴、学校师资力量充分发挥。管庄校区依托于北科大钢铁基因、师资积淀、学科优势和饱满的知识内容,以及定制化的特色培训模式,既帮助企业(特别是钢铁冶金、制造业企业)解决了诸多运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又促成了学校、企业、教师、学员、当地政府之间的多方交流,形成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帮助钢铁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行业从业者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扩大工作空间,是培训的应有之义。若能进一步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解决关键问题起到推动作用,并对培训学员的未来职业发展和思考方式产生积极影响,那么这样的培训势在必行。

近年来,北科大管庄校区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合作,连续承办了5期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项目,聚焦行业政策和技术发展前沿,受到国内钢铁企业的好评。

“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已经联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向人社部申报了一个关于智能制造的项目,并在北科大自动化学院组织了精锐的师资力量,来研究企业的智能制造需求。”宁晓钧表示。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