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专家:曾宪斌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发布时间:2015-03-27


分享到:0

 
      曾宪斌,铁合金专家,我国铁合金工业的开拓者之一。 在我国铁合金生产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中,取得显著的成效。组织国家急需的新产品的试制,组织完成了冶金部下达的三项国家冶金试验项目。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拓了铁合金国际市场,并取得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成果。

曾宪斌于19264月出生于山东德县(现德州市)一个小学校长的家庭。1943年考入北京市立九中高中(现为北京汇文中学)。1946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冶金系。19506月大学毕业到太钢任炼钢技术员。1952年在高炉大修指挥部任热风炉施工组长,高炉大修值班指挥。1953年任平炉值班副主任。19555月至19566月在苏联齐略宾斯克和杰斯塔奉铁合金厂实习。先后对硅铁、钼铁、钨铁、锰铁、硅锰、中碳锰铁等铁合金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及其冶金理论进行了学习和实践,开始了他从事铁合金的职业生崖。

19566月回国任吉林铁合金厂技术科长,又先后在该厂担任了钨钼车间主任、研究所长、副厂长兼总工、革委会副主任、厂长兼总工、党委书记兼总工、总工等职务。曾任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第五和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学会理事长、主任委员;1979年被国家科委聘为钢铁冶金专业组组员等职。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世纪50年代,曾宪斌就开始积极参加铁合金新产品的试制与生产,在领导岗位上积极推进吉林铁合金厂的工艺技术改造,有力地提升了该厂的铁合金生产技术水平和增加铁合金新产品,扩大规模;逐步形成了我国铁合金产品系列,大力支持全国各地建立新厂,为我国构建完整的铁合金生产体系做出了贡献。

1979年曾宪斌负责组建起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专业委员会,任主委员。铁合金专业委员会下设了硅铁、锰铁、铬铁、特铁、高炉锰铁、设备和管理七个学组。在他历任四届铁合金专业委员会主任、理事长期间,召开了11届铁合金学术年会、16次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会、8次出国考察,促进了我国铁合金技术的发展。

组织出版了《铁合金》杂志(双月刊)和铁合金报。

曾宪斌于1991年在吉林铁合金厂退休,还继续担任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到2000年卸任。

中国铁合金新产品开发的组织者

20世纪50年代,吉林铁合金厂原设计只有7个品种,其中没有铬铁,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冶金部钢铁司多次提出了对金属锰、碳素铬铁、钛铁、金属铬等铁合金新产品的需求。当时厂里组成中心实验室和试制车间,使用新场地,建设新的试制设备,研究新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经过多年不断总结经验,开发出多种新品种。曾宪斌于19577月任钨钼车间主任主持完善钛铁生产工艺设备的全套技术路线。1958年,任试制车间主任,主持研制出高钨、高钼、铌铁、硅锆、含硼综合脱氧剂,满足了钢厂的急需。60年代建成西山特种铁合金车间和三车间,使铁合金新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80年代,各种品种的生产工艺进入成熟化阶段,至1983年吉林铁合金厂试制成功23个铁合金新品种,形成了硅系、锰系、铬系、钨钼等4大系列产品结构,其中的钼铁、75%硅铁、硅锰合金、微碳铬铁获得国家银质奖章。

中国铁合金工艺装备技术发展的创新者

19621965年,曾宪斌接洽并组织完成了冶金部下达的与科研、院校、合作的三项国家级新工艺设备的半工业试验任务。

1.红土镍矿炼钢半工业试验。

红土矿作为铁矿使用,需把镍和铬清除,否则会影响钢的焊接性能。1962年,冶金部确定吉林铁合金厂试制车间做试验场地,技术方案是冶金部确定的,具有四联法工艺流程:回转窑预还原→电炉冶制镍铁→电炉冶制半钢→电炉冶钢。

这项实验历经两年时间,完成了试验报告,当时曾宪斌任试验技术领导组副组长;任副组长的还有,蔡博、邵象华、孙德和;组长为陆杰。

2.攀枝花钒钛铁矿电炉炼铁试验。

1965年,冶金部向吉林铁合金厂下达这一试验任务,并与钢研院、钢铁学院等单位组成技术领导小组。技术方案是:球团矿粉回转窑预还原电炉冶铁。目的是冶炼出低硫低硅生铁和含TiO2大于35%的炉渣。在攻克含硫大关时,曾宪斌和技术人员三天三夜工作在炉台,最终攻克这一难题。经过了三个月时间,连续冶炼172炉次,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为钒钛磁铁矿冶炼提供新的工艺生产方案。

3.援阿碳铬和微碳铬铁试验。

1965年夏,冶金部要求把碳铬电炉封闭改造工作在原基础上予以完善,同时尽快将真空碳阻电炉建好并试验成功。经过几年的努力,吉林铁合金厂不仅完成了电炉封闭和研制成功真空电炉,而且大量生产了氮化铬铁、氮化锰铁、真空微碳铬铁,在同行业率先实现了煤气回收综合利用。同时,提升了吉林铁合金厂的技术装备水平,锻炼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曾宪斌致力于推动我国铁合金技术进步,在职期间参加和组织完成了百余个工艺、装备创新项目,有多个项目对我国铁合金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9661968年,先后自主研制成功钨铁挖铁机与勺机,捣炉机、加料机等。

 1969年,我国第一台12500千伏安大型铁合金电炉实现封闭定型,改变了中国主要采用敞口矿热电炉生产铁合金的技术落后状况。这一项目于1977年、1978年分别受到冶金工业部和全国科学大会的表彰,1984年获冶金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19811984年,国内首创“JL”法新工艺生产中低碳锰铁,实现电耗由1960千瓦时降至600千瓦时,该工艺在国内被广泛推广。这一项目1984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研究的“波仑法微碳铬铁试验”新工艺,实现了中低碳锰铁规模化生产。

    跻身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20世纪70年代末,铁合金行业受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影响,一度造成国内各大铁合金企业订货量骤减,产品销路严重阻滞的局面。曾宪斌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提出了“人家要什么,我就给什么,要多少我就生产多少,什么时候要我就什么时候给”的经营策略,组织成立了研制新品种、新规格的研发小组。

1981年,吉林铁合金厂与外商签订120多个出口贸易合同,出口45554吨各类铁合金,创汇5580万美元,比内销多获利润2504万元。出口的120多个贸易合同都是按质按量按时交货,赢得了外商的认可。

               铁合金情报信息与学术工作的开创者

1951年曾宪斌奉命写过一篇“平炉烧结炉底总结”登在钢铁局出版的书上,在苏联实习期间的实习论文获得优级。

回国后, 1957527日,“铁合金生产技术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为引导技术人员研究改进工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工厂决定收集国外科技信息和本厂研发资料,并创刊《铁合金技术资料》,供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曾宪斌将自己在苏联实习写出的《在硅铁冶炼中降低电耗的途径》一文进行补充和修订,并结合当时生产实际,重新做出物料平衡和热平衡数据,在设备改进上又提出新的途径,刊载在第一期《铁合金技术资料》,带了个头,受到普遍欢迎。1964年,这一期刊正式更名为《铁合金》杂志。

《铁合金技术资料》杂志到1963年共出版45期。1964年,冶金部批准吉林铁合金厂成立研究所,下设技术情报室,开展了大量活动,也丰富了《铁合金》杂志内容。1979年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为冶金部部管刊物,公开发行,并由吉林铁合金厂负责编辑出版发行。此外,还办了一张《铁合金》杂志的“附刊”,每月一张八开四版的小报,登载的都是铁合金界的信息,同行各厂多有订购,每期都有评论短文。

19791月在北京,时值第三届中国金属学会召开之际,王之秘书长宣布增设铁合金委员会,责成曾宪斌组建。并以专业不同又成立了硅铁、锰铁、铬铁、特铁、高炉锰铁、设备和管理等7个分会,确立了总会和分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的制度,并且各自设立领导小组负责总会分会的组织和召集。

截止到2000年,召开全国铁合金学术会议20次,曾宪斌每次参加会议都事前准备,决不马虎。有时针对某一专业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对当时的错误倾向提出批评和劝告,有时把刚从国外考察的信息资料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提到曾宪斌的治学精神,曾与他共事多年的一位同志说,“曾总学风严谨,非常重视工业生产数据。系统地组织考证监督,决不允许作虚假数据,他求真务实的精神,使我终身受用。”

铁合金专业委员会工作带动了全行业技术信息的传播。从正面的效应看来,加快了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管理经验会推广,同时也引发了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并且引导许多新人学会科研的实践和总结,甚至在一些小厂都会有人提供像样的技术总结并到会宣读。

                                       (盛泽民)

   

 

19264    生于山东德县(现德州市)

1940--1943   德县中学初中

1943--1946   北京市立九中(汇文中学)高中学习

1946--1950   天津北洋大学冶金系学习,毕业。

1950--1954   太原钢铁厂平炉、转炉技术员,高炉大修施工组长,值班指挥,平炉值班副主任

1954--1956   调吉林铁合金厂并赴苏联实习1

1956--1957   吉林铁合金厂技术科长 

1957--1958   钨钼车间主任 

1958--1960   试制车间主任 ,研究所长

1960--1964   生产技术科长

1964--1966   副厂长兼总工

1966--1970   在车间劳动

1970--1978   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2   厂长兼总工

1982--1986   党委书记兼总工

19861991   总工

1991    退休   继续做学会工作 ,至2000

 

主要论著

1,曾宪斌 在矽铁熔炼中降低电耗的途径  吉林铁合金厂(单行本,内部资料)1957

2,铁合金品种质量与炼钢  《全国炼钢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1987》上海

3,曾宪斌 中国铁合金工业发展概况(英文) 1988年法国钢铁年会文集巴黎 1988  

4,曾宪斌 防潮活性石灰粉剂与硅钙粉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冶金石灰、精炼粉剂和浇铸保护渣”国际交流会文集 沈阳 1988

5,曾宪斌 铁合金科学技术  《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科学技术 》科普出版社  1986

6, 曾宪斌 吉林铁合金厂研究所  《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科学技术 》科普出版社   1986

7, 曾宪斌 太和矿半工业试验报告  给冶金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报告>子报告之一(内部资料)  吉林    1965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