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专家:邹孝叔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发布时间:2015-02-25


分享到:0

 
      邹孝叔,炼钢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我国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设计的开拓者之一。在我国首次设计了30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程,在石景山钢铁公司(现首钢)一次建成投产,以后长期参与大型氧气转炉炼钢工程设计,使我国氧气转炉炼钢工艺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氧气转炉炼钢的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邹孝叔,192533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高汉乡。 19528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冶金系炼钢专业(大学本科),分配到鞍钢公司设计处炼钢科工作,后转为黑色治金设计总院和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一直从事炼钢工艺设计。先后担任设计人、专业负责人、主任工程师、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宝钢设计队副队长等职,兼任北京金属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连铸学会理事(二届)、代理秘书长(三年)和名誉理事等职。1980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作为设计人参加了鞍钢一炼钢180吨改为225吨改造施工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编制了首钢300万吨/年炼钢车间规划设计,参加了在大冶钢厂由苏联专家带领的侧吹转炉上吹炼钒渣的科学试验;作为工程负责人完成了首钢10吨侧吹转炉吹钒和炼钢设计方案、重庆钢铁厂102改造炼钢部分的准备工作;太钢废钢铁处理间初步设计、上钢一厂平炉车间改造工艺布置施工图设计及首钢50万吨规模炼钢车间的初步设计等任务。

50年代末,在首钢30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项目中,邹孝叔作为炼钢工艺专业设计负责人,参加了设计、施工、现场施工服务、机组安装调试和试生产服务全过程。该项目于196412月正式投产,是我国第一座最早投产的氧气转炉炼钢车间。该项工艺及设备设计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嘉奖。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担任太钢二炼钢车间工艺设计负责人,参加了从奥地利引进50吨氧气转炉设备的对外谈判,完成了二炼钢厂工艺设计及车间总体设计。施工开始,正逢“文化大革命”初期,外国技术人员回国,邹孝叔负担起全部工艺及主要设备的设计责任,长期坚持现场,进行施工服务、设备安装及调试试生产。1970年该车间投产,成为我国第一座用西方新技术建成的氧气转炉炼钢车间。邹孝叔参加编写的设计总结,成为我国新设计转炉车间的主要技术依据,为我国转炉炼钢设计走向现代化起到了先导与桥梁作用。

此间作为工程负责人还完成了临汾钢铁厂炼钢车间初步设计方案。

70年代中、后期,在本钢四项扩建工程中,担任本钢120吨转炉炼钢车间项目的工艺设计负责人中,编制了该项目的炼钢工艺设计及总体配套设计,参加了现场施工服务、设备安装调试及试生产服务,该车间于1974年一次投产成功。此项工程设计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嘉奖。这项设计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氧气转炉炼钢项目,完全是自行设计和国内配套设备。当时,国内并无现成的类似车间和技术资料,邹孝叔运用在首钢转炉和太钢转炉设计中取得的经验,参照国外文献资料,创造了本钢120吨氧气转炉车间新技术,邹孝叔起到了主导作用。

1977年作为工艺负责人,完成了冀东钢铁厂大厂炼钢部份的方案设计。

1978年参加了宝钢300吨氧气转炉炼钢车间设计的国外考察和技术咨询,在对日技术谈判中,他能够坚持正确意见,迫使日方在转炉炉型及主要吊车吨位选择等方面做出了有利于我方的让步。在管道布置上,邹孝叔凭其丰富的经验,指出日方方案中的不足,提出解决技术难题的新方案,不但为日方接受,而且受到日方的称赞。其后,邹孝叔作为我院长驻宝钢人员,任设计队副队长,对宝钢转炉炼钢车间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80年代,邹孝叔作为炼钢设计室主任,主持和指导了承德钢厂25吨转炉车间设计,在选择适当的工艺流程兼顾提取钒渣和冶炼优质钢的方案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具体设计中,他精心审定各项工艺方案和技术要求,使该项设计得以顺利实施。

在太原钢铁公司引进合金钢板坯连铸过程中,代表我方主持在国外的联合设计,参与确定各种技术方案,并组织指导施工设计。

邹孝叔作为院副总工程师、天津设计队队长,参加了天津无缝钢管厂的对外技术谈判,在确定电炉、连铸工艺引进方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直接参与了编制和审核初步设计。

90年代初,邹孝叔组织指导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的250吨转炉的二炼钢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得了批准。之后又组织领导将本钢二炼钢的大车铸改为全连铸系统,由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亲自参加并指导连铸车间的精炼设施的施工图设计。在这段时期内,组织领导在广东湛江拟建100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编制预可行研究报告,并通过审查;主持了广西北海钢厂拟建30万吨优质钢引进设备的考察和谈判,编写了考察报告;组织领导并编写山东石臼拟建15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的两份建议书。

21世纪开始,邹孝叔仍坚持在第一线工作,先后参加并组织指导唐钢120吨转炉炼钢厂的初步设计,而后又亲自参加并组织指导济南钢铁公司150吨转炉的第二炼钢厂,从高阶段设计到施工图,年纪较大,仍亲临现场检查和解决设计的疑难问题;之后又组织指导南京钢厂和通化钢厂的150吨转炉炼钢厂的初步设计,以及组织指导建龙钢铁公司的200吨转炉炼钢初步设计等工作。2003年开始,邹孝叔着手本钢二炼钢厂由400万~500万吨/年的炼钢扩建到1000万吨/年的能力,建设3180t氧气转炉,紧接着作为本钢公司工程项目负责的副总工程师,受本钢公司总经理的委托,将本钢公司南地在狭窄的地方,规划出500万~600万吨/年的炼钢连铸和热连轧,这种紧凑的布置,堪称典型。

在这些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计建设工作中,邹孝叔组织领导和亲自完成了一大批符合现代化、高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的工程设计,为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为跨入世界钢铁大国、强国行列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国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的先行者

50年代初,邹孝叔同志参加了承德钒钛铁矿的开采并提炼钒金属的试验,得知在提钒后的半成品钢水中,含碳只有23%,而硅、锰在半成品中留有痕迹,如何将这半成品炼成钢水,是一个难题,当时承德的钒钛铁矿,国家决定供给当时的石景山钢铁公司(即当今的首钢,简称首钢)用于炼铁、炼钢,邹孝叔是炼钢工程项目的工艺负责人,当看到奥地利的LD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的资料后,得知在吹炼过程中,须加大量冷却剂,如铁矿石或废钢等,受到这个启发后,提出在首钢炼钢车间建氧气顶吹转炉,是最经济的炼钢方法。之后国家决定在首钢建30吨氧气顶吹转炉,这个重任就落到了邹孝叔的肩上。

50年代初我国正值经济困难时期,资金严重不足,而氧气顶吹转炉在世界上也属新兴技术,无法直接从国外获取这些技术,有很多关心这项技术发展的人,担心是否能建成这么大的氧气转炉,邹孝叔坚定不移的凭借已有的侧吹转炉设计点滴经验和仅有一点简要的文献报导资料,同志们和同志门一起,开展了严谨、细致的工作,遇到技术问题,向国内知名专家请教,例如为解决吹氧管的氧气通过“纳瓦尔”的超音速设计问题,就请钱学森做了一次学术报告。终于完成从高阶段设计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之后邹孝叔与同志们亲自参加施工服务,与工人们一起,经过数十个日日夜夜的攻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记下了数百个精确的设计数据。热试车时,邹孝叔和同志们都亲自在各个岗位上与工人们一道操作,终于在196412月,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在首钢正式投产,投产后,邹孝叔和同事们在生产现场各个工序进行各种数据实测,整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设计资料,编写出了24万字的《30吨顶吹氧气转炉车设计总结》资料。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重要文献,对60年代以后我国氧气转炉炼钢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主要工艺参数成为设计上的主要依据。

60年代中到70年代中,邹孝叔担任太钢50吨氧气顶吹转炉的工艺设计负责人,在引进工艺设备中,对外谈判和在现场施工服务,前后在太钢现场渡过了6年。之后担任本钢公司二炼钢120吨氧气转炉炼钢工艺设计负责人,从设计、现场施工服务到试车投产,前后在本钢现场渡过了4年。

邹孝叔去国外钢铁厂考察调研,总是精心细致的了解氧气转炉,并在自己的氧气转炉炼钢设计中有所发展,从不墨守陈规。年届80高龄时还在为本钢公司的180吨氧气转炉炼钢工程倾尽全力,指导设计,有时还去现场了解实际情况,使设计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2006年离开工作岗位后,仍始终关心国家炼钢事业。 

善于解决炼钢工程设计疑难问题的资深专家

邹孝叔长期从事钢铁行业工程设计工作,在工程设计中善于解决疑难问题,同志们对他昵称“救火队长”。

1).1978年,邹孝叔作为上海宝钢总厂赴日本新日铁的技术团炼钢设计专业的主要技术谈判人之一,在炼钢总体工艺布置设计中,对二次除尘的直径45米的大风管如何布置,日方提出布置在第一铸锭跨,占用了第一铸锭跨一块很大的有效面积,且很不美观,中方坚决不同意,在设计处于僵持的时候,邹孝叔经过仔细思考后,提出将大风管布置在转炉跨炉后操作平台上方,既不影响操作,又解决了大难题,受到日方赞扬。之后将这种布置方法,作为氧气转炉炼钢车间一种定型的布置方式。

2).90年代,湖南涟源钢铁厂发展氧气转炉炼钢生产能力,北京钢铁设计研究院参加了设计投标,在总体布置中,如何将高炉铁水送到炼钢混铁炉,在铁路运输布置上遇到了无法布置的难题,邹孝叔提出的铁路运输布置方案,经现场考察证实,完全可以实现铁路运行。虽然这次设计投标未中,但这个运输方案得到实用。唐钢二炼钢的高炉铁水运输方法,也是邹孝叔提出方案解决的。

3).90年代初,全国钢铁行业炼钢大都采用连铸或全连铸,而本溪钢铁公司的120吨转炉炼钢厂仍采用模铸系统,公司领导层通过讨论决定分二期建立全连铸,如何解决全连铸问题,既要不影响现有模铸系统生产,又要解决一期连铸建设。邹孝叔亲自提出解决方案,并做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几经讨论,最后确定钢水包横移至现有热轧车间,拆除已有冷模、整模车间的部分厂房,建立连铸精炼车间,预可行性研究经各方面讨论同意,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冶金部批准,实际建成投产,效果显著。

4).21世纪初,本钢公司规划到1000万吨/年以上,而氧气转炉炼钢厂现在三座120吨(实际为150吨)转炉生产能力,当33时最多也不过400万~500万吨/年,还需500600万吨/年,才能达到1000万吨/年。而现有场地狭小,如何布置?邹孝叔认真思考后,提出方案,即在现有炼钢厂废钢供应工段端部延长部分废钢工段,紧接着延长厂房作为新建3180转炉工段,使用端部为铁水供应工段,生产能力可达600万吨/年,这样就使废钢新老转炉共用,成就了6150180吨炼钢厂总产量可达1000万吨/年以上。这种布置形式,世界上独一无二,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完全证实是可行的,也树立了一种模式,6个转炉在一起生产,只要工艺流程顺畅,生产是可行的。

5).本钢公司炼钢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以上,除炼铁能力需要解决外,而轧钢能力就首当其冲,在新建3180吨转炉的同时,利用了已废弃1000初轧的厂房及场地,建立一座270万~300万吨/年的薄板坯连铸连轧,还有400500万吨的炼钢生产能力,需配备新的第三热轧厂,由于本钢场地非常紧张,要建三热轧厂,而且要炼钢连铸坯热装、热送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本钢公司领导点名邹孝叔帮助解决好这个难题。邹孝叔当时是负责本钢公司工程项目主要技术领导,接受本钢公司领导和院领导的委托,几次与同事及本钢公司主要技术负责同志到现场实地考虑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几次讨论确定下来,形成了本钢公司1000万吨/年以上的总体布置。 

积极采用和推广炼钢新技术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70年代末,上海宝钢组团赴日本谈判宝钢引进问题,邹孝叔是炼钢专业主谈之一,而且是决定技术的主要谈判人。当考察新日铁的津君、大分、八幡各大钢铁企业时,他对300吨级炼钢当时的新技术特别认真、仔细的考察,在宝钢炼钢300吨氧气转炉引进RH真空处理、CAS精炼、OG除尘、转炉二次除尘、鱼雷罐车铁水脱硫等新技术起了决定性作用。在80年代初,当接受承德钢铁厂25吨氧气转炉设计时,及时将上海宝钢炼钢的各项新技术用在了小转炉上的,被人笑称承钢的氧气转炉炼钢是“小宝钢”,成为2030吨级转炉的典型。

80年代初,当决定负责领导舞阳钢铁公司70吨电炉炼钢厂设计时,参照转炉高位料仓加料情况,决定在70吨电炉上设高位料仓、炉顶第5孔加料系统,提高了电炉加料的机械化水平,为我国开辟了大电炉炉顶加料的高位料仓、上料和加料系统,设有单独加料跨的先例。

80年代初,当时邹孝叔任副总工程师兼炼钢室主任。北京钢铁设计院领导决定,由他负责领导太钢二炼钢的合金钢板坯连铸车间工程设计项目,在冶金部决定从奥钢联引进主要连铸设备时,由邹孝叔任团长组团赴奥地利奥钢联公司所在地进行了三个半月的合作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为我国后来的合金钢连铸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80年代中后期,任天津大无缝钢管总厂设计队长,并负责领导炼钢的150吨电炉炼钢车间的引进技术的审核谈判工作,在审核中积极赞成引进分节式大电炉,采用水冷炉壁、炉盖和偏心炉底,采用LF钢包炉、VD真空处理,采用圆坯连铸机,这些对我国炼钢技术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90年代初,负责指导宝钢250吨氧气转炉二炼钢厂可行性研究设计时,对氧气一次转炉除尘采用什么方法需要决择。当时国际最新一种除尘方法就是干法除尘(即LT法),不需大量用水,也没有难以处理的污泥,但对环境有影响,而干法除尘可以将含铁量较高的灰尘制造成球,仍可加入到转炉钢水中,代替富矿冷却剂。邹孝叔考虑到这种新工艺应该在宝钢250吨转炉上采用,几次向宝钢董事长汇报时提出建议,宝钢领导决定在可行性研究中采用,效果较好。

90年代中后期,邹孝叔负责领导本钢二炼钢连铸精炼车间设计中,除积极引进大板坯连铸机外,还积极引进150RH真空处理和AHF精炼设备,与此同时,还积极引进铁水脱硫新工艺。在本钢公司炼钢厂转炉的排渣方法中,邹孝叔积极赞成采用汽动排渣法。 

 (姜兴周) 

 

         

192533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高汉乡。

19529  鞍山黑色冶金设计总院(后成为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任技术员

19567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程师

197712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炼钢科主任工程师

1980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院副总工程师

19818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为高级工程师

1983年至1986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院副总工程师兼任炼钢主任,院技术委员会委员至1992

19884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2  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12  获“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1985年至1998  中国金属学会连铸学会理事(二届),代理秘书长(三年)名誉理事

 

主 要 论 著 

1 邹孝叔,《30吨顶吹氧气转炉车间设计总结》(内部资料),1965.5.

2 邹孝叔.太原钢铁公司50吨顶吹氧气转炉车间设计小结,1971.

3 邹孝叔.本溪钢铁公司120吨顶吹氧气转炉炼钢厂总结.1975.

4 邹孝叔,赵荣玖.我国转炉炼钢今后发展的方法.钢铁,1981.

5 邹孝叔.西德电炉、转炉技术考察报告, 1984.4.

6 邹孝叔.舞阳钢铁公司赴瑞典、西德、奥地利、西斑牙考察超高功率电炉与板坯连帮机的技术报告,1986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